为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动教师队伍发展
清华大学研究生会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
第十九届“良师益友”评选活动
由广大研究生同学
投票选出心目中
“立德为首 学高为师
教益为友 育人为本”
的优秀教师代表
经前期确认意向 征集材料
及院系党委和研工组审核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张萍 赵喆 李月红
3位教师获正式提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
“良师益友”候选人——张萍
张 萍
张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5年。兼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信息学组组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心律心电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技术交流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数智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担任《ESC cardiovascular》副主编、《PACE》、《Cardiology Discovery》、《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中华心力衰竭与心肌病杂志(电子版)》、《中华老年多器官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等编委。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973子课题等基金资助。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奖等。曾获“人民好医生”、“白求恩式好医生”、“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中国杰出起搏贡献奖”、“21世纪中国心电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立德为首
张萍老师始终将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首要目标。她不仅在学术上严格要求,还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人成长,致力于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全面型人才。
张老师极其重视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尽管工作繁忙,她始终坚持带领我们深入临床一线,亲自示范在应对复杂的临床问题时,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日常病例中,她能够由浅入深,通过细微之处洞察整体,帮助我们掌握本质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而面对复杂病例时,她则善于深入浅出地讲解,使我们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要点与内涵。在她的教导下,我们的临床水平日渐精进,同时还学会了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将其具象化于科学研究中。张老师总是说:“科研源于临床,解决实际问题才是科研的最终目标。”她每周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逐一亲自帮助我们解决科研中的难题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挑战。
2024 年教师节张萍老师课题组合影
除了学术上的严格指导,张老师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也非常关心。每年她都会组织大家参加运动会,通过运动增强体魄、减轻压力,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此外,张老师还经常举办师门联谊活动,给大家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尽情吐槽、得到放松、增进彼此的情感联系。她的关怀贯穿于每一个细节,从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到生活中的贴心关怀,使我们不仅在临床和科研上有所进步,也能拥有更加健康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学高为师
张萍老师以其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而著称。她不仅是学生们的导师,更是引领我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的灯塔。她常说:“为医者,无一病不穷究其因,无一方不洞悉其理,无一药不精通其性。”这句话正是她对学术精进的不懈追求和对医学事业的执着态度的真实写照。从本科生通识课堂到博士生毕业答辩,从门诊教学到疑难病例讨论,张老师始终亲力亲为,严格要求。她通过不断地提问和探讨,帮助我们夯实基础,培养独立的学术思维和临床判断力。
张萍老师给本科生授课
在授课时,张老师经常能敏锐地察觉到学生们的困惑。例如,在讲解心律失常中“折返”与“触发”这两个复杂概念时,她耐心地解释,并告诉大家:“这些概念我也是用了很多年才逐渐参透,你们不要着急。”她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耐心讲解,帮助同学们逐步建立对复杂概念的理解,也让大家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从容和坚定。
教益为友
张萍老师在生活中是我们最亲爱的大家长。她了解学生在科研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始终给予最温暖的支持与引导。在面对复杂疑难问题汇报时,学生们在制作汇报 PPT 时常常感到压力倍增,张老师总是及时鼓励我们:“制作 PPT 的过程,是对知识的梳理与升华,也是学术表达的重要锻炼。”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我们明白学术表达的价值,并逐步提升他们的信心。
2021 级博士生刘连丰师兄毕业答辩后的课题组合影
“工作再忙,给学生的时间不能减”是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她坚持亲自手写修改学生的论文,每一处细节她都悉心指导,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在她的鼓励与指导下,许多学生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突破,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经历激发了我们更多的创新灵感与学术热情。
育人为本
张萍老师是学生心中的德行楷模,她始终以身作则,将仁爱之心融入到教学与临床工作中。作为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张老师不仅关心患者的病情,更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她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数据库,为每位患者建立专属档案,详细记录病史、诊疗经过,并在复诊时为患者提供周到的医疗建议与心理支持。
张萍老师“遗传性心律失常”门诊带教
张老师常对学生们说:“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她以温暖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尤其是那些患有罕见遗传性疾病的青少年患者,她不仅予以专业的医学治疗,也总是带来心灵的抚慰。她的这种关爱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明白医生的责任远不止于医治疾病,还包括给予患者希望和力量。张老师通过自己的行动教导我们,要成为一名既有技术又有温度的医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患者的信任,成为悬壶济世的良医。
张老师总是对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年轻医师说,“不要两只眼睛只盯着手术台,手术技术固然重要,多学多练确实可以熟能生巧,但也不要忘了理论知识的获取和完善,电生理更重要的是知道更多的‘为什么’,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打好理论知识的地基,才能成为合格的心血管手术医师,而不能仅仅是个手术匠。”她认真细致、开拓进取的精神,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学高为师,德正为范。我们沿着张老师的足迹医路追随,目标,在前方。
# 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