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平凡渺小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书评·书信

《南方来信》这个书名似乎并不讨喜,有点儿中规中矩,甚至稍显庸常。不过,由复旦大学张乐天教授编纂的这本书信集,还有个副标题:1980年代上海少女香港沉浮记——这倒“让人眼前一亮”了:不管是1980年代的上海,还是东方之珠香港,那都是故事丛生的地方啊!副标题的补充,可谓悬念陡生、遐思忽起,之于我等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前行的“上海少女”之“同龄人”,尤其如此。

图片

“理解当代中国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讲日常生活故事,日常生活实践是我们全部研究的基础。”正如张乐天教授特别指出的,“虽然访谈是一种方法,但是它们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而书信则保存了中国人真实的、情感的、道德的、价值观的表达,所以相比其他资料,在理解当代中国上具有难以比拟的作用。”自然,身为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张乐天将这52封手写信笺精心编纂为书的初衷绝非为了猎奇。将这些原本私密的信件串起来,将岁月的钟摆慢慢回摇,一位名叫倪双玉的上海少女在20世纪80年代初赴香港闯荡的心路历程清晰再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信集、一段成长与奋斗史,更是一部时代与社会的缩影,透过少女双玉的视角,我们能够细品静思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文化冲突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冷暖等。

简言之,《南方来信》中的每一封信皆很寻常,却都又承载着时代的印记。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文化观念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玉从刚解冻的上海乍一踏入陌生的香港,面对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这种巨大的反差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与匮乏上,更深刻地体现在文化观念、社会风气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等差异上。尤其是不同文化的冲击与碰撞,常会使人频生失重眩晕之感,因为,这种文化冲突不仅表现在日常的柴米油盐与吃喝拉撒中,更多的“矛盾”则集中于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等方面。

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冲击,“港漂”双玉不得不日夜“反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与价值观等。在栉风沐雨中,在摸爬滚打中,在痛定思痛中,双玉遂尝试不再拘泥于传统,变得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选择,让自己这样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在情感上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与独立。通过这样一封封写给堂妹的书信的“披露”,我们可以感受到香港社会的开放与多元,以及它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追求等。而与此同时,我们同样也能看到上海这个传统大都市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微妙变化,尽管相对保守,但也在逐步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在慢慢开始新的发展。这种双城生活的对比,不仅丰富了书信的内容,也为不同年代的读者提供了理解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独特视角。

因为采用书信体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使得整部作品都充满了真实感和亲切感。书信作为私人交流的工具,往往能够最直接地反映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倪双玉在书信中倾诉自己的快乐与忧伤、困惑与挣扎、清醒与犹疑,是源于肺腑的,也是毫无保留的,所以就不做作,不浮夸,从而更接地气,给你我以足够强的代入感,仿佛置身其时其景,与她共历一个个真实的难忘的生命瞬间。又因为双玉并非作家,所以从语言上来说,简洁明了,有一说一,通俗易懂,几无雕琢。而也正是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心、易于接受。并且,因为随性书写,情感真挚,质朴中也深蕴无形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倪双玉内心的坚定与执着,也会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此外,书信体的运用,还使得作品具有了时空的流动性。因为每一封信都标注了具体的日期和地点,随着书信的展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便自然而然地行进着。这种时空的流动性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故事性,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主人公在不同阶段的成长与变化。

是的,一次次经历,一封封书信,便是双玉个人成长与蜕变的真实写照。从初到香港的迷茫与孤独,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朋友的关怀以及对爱情的憧憬与困惑等,到逐渐适应并融入这个新环境,双玉经历了从依赖到独立、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职业技能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她内心的成熟与坚韧上。如逐梦香港影视界,她从一个圈外吃瓜群众,通过超乎寻常的努力和坚持,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圈中崭露头角。挫折与失败自然难免,但她却是那只“打不死的小强”,从未曾放弃过对梦的追求。可以说,这种不畏不惧、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是对双玉个人品质的肯定,也是对那个时代所有勇于追梦者的一种致敬。没错,双玉若此,我们亦不妨反观自身:人生总有梦,行行重行行,我们是否也同双玉一样?曾经的那份坚韧与信念有没有一路生花,影响到今天的生活?而在逝水流年中,我们是否还保有内心深处的那一份未受污染的真诚和善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毋庸置疑,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与个人的命运总是紧密相连。倪双玉的个人奋斗历程不仅是她个人的选择与努力的结果,更是那个时代社会变迁与历史进程的缩影。“港漂”少女双玉的沉浮冷暖,让我们了悟,在时代的浩瀚星空中,每一具有血有肉的生命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在文化的无限坐标中,每一个平凡渺小的个体也同样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独特价值。

作者:刘敬 编辑:徐征 编辑: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