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山东造船新接订单量位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91.6%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省船舶工业统计数据。新黄河记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山东造船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930.6万、2058.6万载重吨,均位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长91.6%、57.5%。这些订单中96%以上为出口订单。其中,手持订单量再创历史新高,67.2%为新能源动力船舶。

作为沿海造船大省,山东已形成了涵盖船舶产业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26万、930.6万、2058.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6.8%、91.6%、57.5%。其中,全省新能源动力船舶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为554.9万、1383.3万载重吨,占全部比例的59.6%、67.2%。

放眼全国,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造船完工3634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8711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9330万载重吨;山东省分别占全国比重的9.0%、10.7%、10.6%,分别位居全国第五、第三和第三位。

就产品类型而言,散货船占比较高。其中,山东前三季度手持船舶产品,75.6%为散货船;新接船舶产品中,75.1%为散货船;完工船舶产品中,53.2%为散货船,42.7%为集装箱船。

图片

从重点企业看,2024年前三季度,山东重点监测的船舶企业实现较高增长,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57.4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6.9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在船舶工业产值中,海洋工程装备修造产值占比44.3%,同比增长37.4%;民用船舶制造产值占比41.3%,同比增长41.6%;船舶海工配套产值占比10.5%,船舶修理产值占比3.9%。

图片

具体到区域分布,根据重点监测企业统计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青烟威三市船舶海工企业实现总产值425.3亿元,占全省93.0%,主营业务收入431.3亿元,占全省92.4%,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其中,青岛船舶海工企业产值占比最高,达42.7%;其次为烟台船舶海工企业,产值占比为33.8%;威海占比16.5%。

从船舶出口情况看,2024年前三季度,根据重点监测企业数据统计,山东船舶出口工业总产值155.2亿元,同比增长15.9%。出口船舶占全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比重为97.0%、98.4%、98.0%。

按照《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山东将打响“山东海工”品牌,到2025年,山东省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全国的10%以上,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规模保持在全国前三位。

其中,海洋工程装备产值占全国的30%左右,内河船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左右,游艇出口占全国的70%左右,船舶与海洋工程配套装备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80%以上。大型集装箱运输船、大型气体运输船、高标准远洋渔船、绿色中大型高端客滚船、邮轮、豪华游艇、绿色智能内河船舶、新型江海直达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实现突破,培育1-2型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5%的特色品牌产品。

从区域布局看,“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以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为“三核引领”,以济南市、日照市、淄博市、潍坊市、东营市、泰安市、济宁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为多点支撑来布局发展船舶产业。

记者:黄敏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