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位于西藏米林市(林芝市代管的县级市),其前身为成立于1960年代的米林农场,是西藏自治区四家国有农垦企业之一。
农场位于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平均海拔2860米,气候多变。这家老国企具有辉煌的历史,其水果种植业走在西藏全区前列,是高原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拥有葡萄、油桃、水蜜桃、杏、李、核桃、苹果、西瓜、香瓜、甜瓜、草莓等适应高原生长环境的优良品种。
2022年6月,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进藏以来,在这里探索的一个新“赛道”是高原水产养殖业。
高原水产养殖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明飞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西藏每年水产品消费量超800万斤,而年产量却不足20万斤,没有产业化养殖。长期以来,西藏水产品种类少、价格贵,市场相对封闭,价格基本是内地的2-3倍。
为了解决养殖水温问题,援藏干部创造性地借鉴了内地种植业的大棚原理,给池塘底部和顶部都装上大棚。上、下两部分的简易保温设施像贝壳的两块壳体一样把水包起来,白天光照强烈时能加热水,晚上能保持水温。
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干部、林芝农垦嘎玛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浩生介绍,农场的第一个保温鱼池的面积只有1.8亩,造价5万元,投放的鱼苗是藏香鱼。2023年,第一池成鱼投放西藏本地市场,为农场带来了将近30万元的收入。试验成功后,企业迅速扩大生产。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期间,新规划的高原鱼池正在建设,恒温室内育苗厂房也已经投产。
农场率先开展高原渔业养殖和产业化探索,规划建设120亩的粤林高原渔业科技园,争取各方资金2425万元,积极探索可复制能推广、适合林芝本地的渔业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成为西藏养殖模式最多样、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渔业园区。
2024年7月,在全国对口援藏30周年之际,这家企业养殖的活虾出塘,陆续运往拉萨、山南、日喀则等西藏城市。这是西藏自治区首次成功产业化养殖的活虾,填补了高原水产养殖业的一项空白。
援藏工作的单次周期只有三年,时间是骆明飞最大的“敌人”。基本确定技术路线之后,骆明飞的心思转到了人才培养方面,“不能我们一走,这项技术就消失了。”
他带了几个藏族徒弟,其中包括藏族青年尼玛旺堆。尼玛旺堆是老农场的职工子弟,2018年毕业于湖南一所高校,所学专业是园林工程,现在他已经成长为农场的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林浩生说,作为援藏干部,“我们只想留下两样东西: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和一支带不走的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