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歌”声声唱秋耕

图片
10月16日,阿利军和妻子一边犁地,一边唱起牛歌中的耕种调,歌声嘹亮,响彻山谷。
图片
阿利军在2024年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第二十三届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手大赛中上台演唱。
图片
休息时阿利军唱起歇气调,歌词反映的是劳作的酸甜苦辣。
图片
阿利军在翻译整理牛歌歌词。阿利军平时会抽空把祖辈传下的彝族牛歌翻译成汉语。
图片
阿利军手中的螺是从老祖手中传下来的,每天开耕前他都要吹响,以祈求风调雨顺。
图片
阿利军和妻子在放牛时对歌。阿利军和妻子是在放牛对山歌中相识相恋的,如今他们已携手走过了19年。
秋日的早上,一场秋雨过后,漾濞县龙潭乡富厂村的半山腰上,飘起了一层层薄薄的雾,缓缓地漫上山坡。
“吃了早饭么出门去,草饱水饱么要好好耕。”清晨,一曲嘹亮的牛歌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牛歌县级代表性传承人阿利军,一边唱起山歌,一边持犁开始一天的耕作。
漾濞县属横断山滇西高山峡谷区,山地占总面积的98.4%,由于山地多等特点,至今,有些地方还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每年到了秋耕季节,像阿利军一样的当地村民们便会忙碌起来,利用传统的农具和耕牛进行山地的翻整劳作,用歌声迎接新一轮农作物的耕作。
“在耕地当中唱牛歌,就是苦中作乐。大自然中人与动物协作耕种劳作,牛歌唱的是人与动物的感情。”在阿利军的记忆里,7岁时他就跟着老祖、爷爷学唱牛歌,14岁就能独自耕牛唱牛歌了。
牛歌,是彝乡人在长期的劳作中创造出来的山歌,也称作赶牛调或者吆牛号子,是农民在耕地时为了鼓励牛儿、减轻劳作时的单调辛苦而唱出的一种劳动歌曲,主要有出门调、架牛调、放牛调、耕种调、歇气调等。
“春天有春歌,秋收有秋歌,耕歌中有中午歇气调,下午太阳升到半坡,我们也可以唱给牛听。牛和我们是有感情的,我经常唱歌给它听,它就会听我的话,我累的时候唱给它听,我能解解乏,它似乎也能听得懂。我越唱,我和牛之间的感情就越深。”阿利军这样介绍自己对牛歌的感悟。
“耕地辛苦么休息一下,休息时吃草么好好吃,我们草饱水饱么又继续耕。”中午时分,看着牛犁地累了,阿利军又唱起歇气调,准备休息一下再继续劳作。
如今的阿利军,继续延续着祖辈的传统,在彝乡的土地上劳作和歌唱,他那质朴、淳厚、粗犷的嗓音,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他还多次参加县核桃节、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等节庆表演,并在大理州第二十三届民族民间原生态歌手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我教过10多个学生,学徒在家中的有1个,打工的出去了3个,我的大姑娘也学会了一点。” 牛歌能代代传承,阿利军很高兴,未来他想继续走进学校,把牛歌教给更多的人,让祖辈传下来的牛歌被更多的人认知和欣赏。(杨佳燕 段宏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