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罗·塞尚的后印象主义之作《堂吉诃德的背影》为起点,行至赵无极的布面油画作品《30.10.64-11.04.78》作结,涉及20多个国家的87位艺术家,一场跨越百年的全球现当代艺术展览亮相世博会。这是国内少有的系统梳理世界现当代艺术史的展览,当代艺术家、策展人童雁汝南告诉记者,东西方艺术的交流互鉴自成重心,“我们把东西方的艺术史放在一起,就像两个不同的主体各自沿着山坡的两侧向上走,到山顶时可以互望对方,就发现世界是如此大同”。
昨天,“艺道·百年国际现当代艺术项目”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面向进博会展客商开放,推动国际文化交融。据悉,展览将于本届进博会闭幕后延展至11月30日,届时将有序组织公众入场参观。
东西方现当代艺术互联互通
进入“四叶草”4.2号馆,每走一步都可见艺术珍品。20世纪的艺术作品“开门见山”分列两旁,艺术史中的重要流派几乎没有遗漏,展览以3个篇章分别展出优秀的具象、物象和抽象艺术作品,折叠的通道使不同的作品相互呼应,也让观众得以“移步换景”。法国著名雕塑家阿里斯蒂德·马约尔的青铜雕塑《痛楚》就在眼前,线条流畅细腻,呈现出正在思考的女性样貌。童雁汝南告诉记者:“我去马约尔博物馆选作品,逛了一圈,找到这件他能展出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走廊尽头挂着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洹的《大师11号》,布面香灰的材质呈现出别样的齐白石形象,童雁汝南介绍,这样的创作方式张洹是独一人,“香灰颜色深浅不同,从燃烧到收集再到制作,时间沉淀中可体会到既传统又现代的视觉语言”。
东方文化在西方现当代艺术中显影,不止于技法。留白之美颇受艺术家喜爱,马克·托比和皮埃尔·苏拉吉的抽象绘画灵感就来源于东方书法,柯莱特·布伦瑞克和法比恩·维迪尔更是在系统学习中国古代人文画和山水画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童雁汝南认为,苏拉吉的作品极具东方韵味,“他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黑色,后期甚至转向只用黑色一种颜色,用‘书写性’的微妙笔触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真是有种深邃的哲学意味”。
艺术的潮水涌动更迭,文化便在其中互联互通。保罗·塞尚和贾克梅蒂等艺术家的表现性绘画受东方艺术启发,徐冰的《新英文书法》是在全球化浪潮下结合英文符号和汉字结构的跨界书法,更有美国画家罗伯特·马瑟韦尔受东方艺术影响后的创作,反过来影响中国当代水墨的发展。赵无极的《30.10.64-11.04.78》中使用近10种不同色彩,但色彩间的细腻过渡和合理的色彩配比,使画面整体仍然能还原为两到三种主色调,包罗万象而又秩序井然。他的作品展现出中西艺术融合的无数种可能,也让人看到世界艺术向东方文明转向的机遇。
让全球艺术展现于进博会中
本次策展涉及60余个艺术及相关机构,参展作品从数千件作品中遴选而出,从世界各地跋涉千山万水而来,工作量十分庞杂。童雁汝南花费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本次策展,但他下定决心,“将全球现当代艺术放在同一空间中,你会发现世界万物都是共通的,在进博会平台上做此次展览,是最好时机”。
作为本届进博会的艺术板块,展览与工商业紧密对接,为艺术家、设计师的实践提供灵感,为商业交流提供渠道,促进相关产业发展。而艺术在进博会中并不只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一种心灵交汇的纽带,真正实现“以心换心”的交流与友谊。
中外展商来来往往,人文交流已然展开。进博会旨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而本次艺术展览通过梳理人类文明的共同源头,呈现出“看得见,感觉得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互鉴的重要桥梁,为各国人民提供相互了解与信任的机会。
作者: 孙彦扬 臧韵杰
文: 孙彦扬 臧韵杰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刘力源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