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爱豆真认真,唱歌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录”
“这文笔真好,进文坛肯定就没鲁迅什么事儿了”
“现在的手机真智能啊,狗都会打字了”
——看似赞美,实则嘲讽,被网友们戏称为“阴阳怪气”
起初,这种文字游戏只是为了躲避平台的审核机制。但后来却逐渐演变为一种流行文化,随之而来的还有铺天盖地的表情包。
01
你是怎么知道自己被“阴阳”的?
想象你今晚参演了一个话剧,结束后同事说:
“今晚你的表现真是出奇地好啊”
如果你的表现确实好,那么这是对你的赞美;
但如果表现并不好,那么这句话则是在“阴阳”。
Spotorno等人(2012)通过操控故事的前文语境,使得相同的句子可以被理解为讽刺或正常的话语(赞美)。结果发现,当句子被理解为讽刺时,ToM相关的脑区被显著地激活。
通过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也发现,那些ToM能力受损的患者在判断言语是否含有讽刺意味时,更容易出错
(Yao等, 2023)。
研究者指出:
rTPJ活跃于推理和解释他人心理状态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对方在“阴阳”。
MPFC则负责理解和处理社会互动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情境,指导我们在得知被对方“阴阳”时,做出恰当的反应。
02
明明是好话,为什么比骂人还难听?
礼貌的假象
“阴阳怪气”就像一匹“披着礼貌羊皮的狼”
Pexman和Olineck(2002)的研究表明:
当关注说话者的意图时,讽刺批评会带来更负面的情绪体验。
而从社会印象角度进行评价时,讽刺批评被认为更为委婉和更有礼貌。
情感孤立
研究表明,讽刺常常带有幽默的色彩。
但相较于直接的批评会引起他人的同情,“阴阳怪气”的幽默外衣却可能让旁观者误以为这只是无害的玩笑(VA Pfeifer, 2024)。
后知后觉
讽刺批判其实是一种适应性策略,它通过语言的模糊性来传达挖苦之意(VA Pfeifer, 2024)。
03
好好说话,拒绝阴阳怪气
“阴阳怪气”在某些时候能调节氛围,然而它所带来的长期影响却值得我们深思。
阻碍人际交往
当我们用“阴阳怪气”的方式交流时,实际上是在用一种模糊和不真诚的方式沟通。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破坏人和人之间应有的信任。
增加社交焦虑
影响语言发展
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在每句话后面都加上(非贬义)类似的修饰时,我们的语言将会变得苍白无力,失去原有的色彩和生命力。
04
结语
语言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我们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真诚交流的渴望和能力。
评论区的你们有没有遇到阴阳怪气的情况?对阴阳怪气又有什么看法呢?(真诚发问.jpg)
来源:科学阅读实验室
原标题:怎么大家都在阴阳怪气?
编辑:Decoherence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