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11月6日电 秋风送爽,漫步在南宁市青秀区南阳镇雄会村十冬坡的坛话山塘边,空气清新,水质清澈,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
而在几年前,这片山塘却曾因水体发黑且有异味,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臭水塘”。“以前我们这里附近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厕所粪污都是进入这个山塘,岸边和水面也堆积了很多生活垃圾,这里就是黑臭水,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怪味。”回想过去的居住环境,雄会村十冬坡村民杨增向仍然历历在目。
坛话山塘水面面积达4050平方米,塘岸水深约1.2米。过去,由于水体流动性差,水面被水葫芦覆盖且长期未进行清淤,该山塘一度不再具备水塘功能,既严重影响农村的景观和环境,也降低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当时我们了解到雄会村坛话山塘产生黑臭现象后,就立马到实地进行调研。我们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围绕‘怎么治、如何管’等问题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通过多方努力,把雄会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列入到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中。”南宁市青秀区人大代表、雄会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辉增介绍,2022年,经过人大代表票决,青秀区产生了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青秀区四个镇11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中就包含了雄会村十冬坡坛话山塘的治理工作。
人大代表从1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候选项目中票决产生10项当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青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当时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是全票通过的,很快便进入实施阶段。”杨辉增说。经过多次现场勘查,青秀区政府结合黑臭水体污染源、周边环境及村庄实际情况等,组织相关部门对坛话山塘开展内源污染治理,实施底泥清淤疏浚工程,打捞水面的浮萍、水葫芦、各类垃圾,避免治理后内源持续释放引起返黑返臭现象;为有效实施生态修复,在该水塘中种植挺水植物,岸边种植亲水水生植物,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维持坛话山塘自然岸线,利用土壤、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共生生物体系,促进生态系统内循环,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
坛话山塘黑臭水体治理前后变化。青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同时还在雄会村杨会坡居民点南侧建设1座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农户生活污水被纳入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从源头上解决了水塘水体多年黑臭的问题。
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用于农田灌溉。韦欢摄
随着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的完成,雄会村坛话山塘面貌焕然一新,碧水微澜,岸绿景美,群众也从“嫌弃”向“乐享”转变。“原先很少有人来我家串门,现在环境改善以后,早晚都有村民来到这里散步。”家住坛话山塘边的村民杨增向为能够享受如今的和美环境而感到开心。
“青秀区人大常委会自2022年起推行青秀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三年来,共票决产生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超7700万元。”南宁市青秀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与环资城建工委主任黄浩表示,由人大代表票决出来的项目在实施后还会被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以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城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青秀区人大常委会供图
一张张表决票,载着民主,连着民心,推动着“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在江南区苏圩镇保卫村,同样是由票决制产生的苏圩镇保卫村蔬菜基地二期项目,让当地群众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在兴宁区朝阳商圈,随着绿城智行的项目正式落地,外卖员、快递员的换电、充电需求得到了有效缓解。
实施票决制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政府工作民意基础的有效途径。2022年以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探索开展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切实推动“民生”跟着“民声”走。目前,全市已有11个县(市、区)和59个乡镇人大试行了这项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县乡重大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决策、实施、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开展票决制工作,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娟说。(韦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