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三座偏要再加一个,乾隆为何修建团河行宫?

地处京南的南海子,辽、金时期为皇家猎场,清代顺治年间,南海子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南苑。清代的南苑地区先后建有四座行宫,分别为顺治年间把明朝提督衙门改建的旧衙门行宫和新衙门行宫、康熙年间修建的南红门行宫,以及乾隆年间修建的团河行宫。在这四座行宫中,就建筑宏伟和风光旖旎而言,团河行宫首屈一指,被称作“皇都第一行宫”。

有清一代,乾隆朝修建的行宫数量最多,仅仅是乾隆六下江南,就修建了一大批行宫。不过,在南苑地区已经有三座行宫的情况下,乾隆皇帝为何要修建团河行宫呢?

图片
大宫门 摄影:岳强

疏浚凤河一念萌生

在南海子西南部,曾有一片泉水汇流而成的宽阔水域——团泊。据《团河行宫地盘画样》记载,那片水域约为52亩。乾隆皇帝曾派人实地勘查,查到泉眼94处,团泊水正是来自那些泉眼。清澈的泉水向东南流淌,又称团河。河水经晾鹰台流出南海子后,最终汇入永定河。因其逶迤如凤,得名凤河。也就是说,凤河发源于南海子的团泊。据史料记载,凤河在南海子苑囿的长度约为35里。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从天津回京途中驻跸南海子,发现凤河水流不畅,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断流。于是,他下令清淤疏浚。五年后,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他发现凤河依然水流不畅,难以达到水运及冲刷永定河浑水的目的。为此,他决定从凤河源头——团泊开始,彻底治理凤河。正如他在《团河行宫作》一诗的注释中所说:“近岁南苑水源未畅,命加疏浚以期通流济运,其团河一支则醴为凤河,又东南流资以涤永定河之浊。”先是拓宽团泊,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并在入水口和出水口设置水闸,以调节水流。然后,重新规划开挖凤河河道,使其成为“之”字形状,以免水流过急,从而达到冲刷永定河浑水的最佳效果。

这次大规模整治,使凤河生态大为改观。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团泊“南北旧宽六十余丈,东西五十余丈,复拓开数十丈”。水域的拓展,使团泊有了烟波浩渺的气象。疏浚工程竣工后,乾隆皇帝莅临视察。他望着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的湖水,惊叹不已。清淤挖出的泥土堆积在团泊周围,形成蜿蜒起伏的土山。栽种上花草树木后,景致旖旎可人。于是,乾隆皇帝萌生了在此建造新行宫的念头。

关于团河行宫的缘起,还有一个民间版本。相传,乾隆皇帝在和珅等重臣的陪伴下到南苑游猎。当他骑马追逐一只长尾雉的时候,马蹄踩在一只巨龟的背上,险些将他摔下马来。按照当地民间说法,路遇神龟为吉兆。于是,乾隆皇帝赶忙下马,将巨龟放生。不料,神龟并不离去,只是回头望着乾隆皇帝,似乎要为他带路。乾隆皇帝大为惊奇,便小心翼翼地跟在神龟后面。神龟把乾隆皇帝带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那里有94处泉眼,常年泉涌不断。泉水汇流成湖,清澈见底。和珅见乾隆皇帝一脸陶醉的神情,就煞有介事地说:“神龟引路荐址,必是吉祥宝地,何不在此修建一座行宫?”乾隆皇帝一听,正中下怀,当即降旨修建团河行宫。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乾隆皇帝在《团河行宫作》一诗中写道:“团河本是凤河源,疏浚于傍筑馆轩”,并在此诗的注释中说:“凡苑中疏剔新旧水泊二十一处,导北源者九,导南源者十有二。其团河前后新开水泊,泉源畅达,清流溶漾,水汇而为湖,土积而为山,利用既宣,登揽尤胜,因于其傍构筑行馆,以供临憩。”可见,疏浚凤河,拓展团泊,才是修建团河行宫的真正缘起。

园林秀丽堪比江南

在修建团河行宫之前,乾隆已经四下江南了,江南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团河行宫的修建,就是以江南园林为样板,掘土成湖,积土为山,山水相间,游廊环绕,诗情画意中洋溢着田园野趣。行宫总占地面积四百亩,周垣四里,分为宫殿区和东湖、西湖两大景区。东湖沿岸有涵道斋、鉴止书屋、群玉山房、镜虹亭、露香亭、石板房、钓鱼台、鱼乐汀等景观。湖心岛上建有翠润轩,并以两座木桥连接东西湖岸。西湖沿岸有漪鉴轩、珠源寺、御碑亭、狎鸥舫、归云岫、四方亭、濯月漪、抱厦房、码头、船坞、云随亭等景观,巧妙的布局使各景点浑然一体。

庄严宏伟的宫殿区位于东部,大宫门为团河行宫的正门。据说,当年大宫门前有一对威风凛凛的铁狮子。如今,脖颈上系着红绸的两头狮子依然分立两厢,却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大宫门前面有东朝房和西朝房各五间,旁边为御茶房和寿膳房。大宫门内,军机处左右分列。

图片
东朝房(仿古建筑)

进二宫门,迎面为太湖石堆砌而成的假山,上面镌刻“云岫”二字,乃乾隆皇帝亲笔题写。假山下面有三座洞府,相互连通,两旁是东西配殿。绕过云岫峰向北是璇源堂,殿内题额“时与天游”,并悬挂诗匾一块,上面是乾隆皇帝的《题璇源堂》诗,其中有佳句“轩窗朗润诚娱望,笔砚精良正待吟”。这里是乾隆皇帝的书堂,是他读书习字、接见臣僚、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璇源堂北门外是涵道斋,“斋建书堂后,临池俯淡然。因之额涵道,遂以凛临渊”,站在东湖畔的乾隆皇帝,每每诗兴大发。

二宫门内有一对麒麟抱鼓石,上为漆饰彩绘的木影壁,意境空灵。北面为清怀堂,花木扶疏,景色清幽,那是皇太后巡幸时的寝宫。后殿是后妃的住所,称储秀宫。抱厦前檐内,悬挂乾隆皇帝题写的“风月清华”巨匾。因后殿共有九楹,当地人称之为“九楹殿”。九楹殿东西配殿各三楹,殿前庭院遍植奇花异草,芬芳四溢。

宫殿区的建筑自成院落,又有游廊相连。窗扉、隔扇和天花板上雕刻有蝙蝠、万字、寿字、卷草等图案,清新雅致,与殿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和陈设相映成趣。

图片
鉴止书屋

团河行宫“八景”——璇源堂、涵道斋、归云岫、珠源寺、镜虹亭、狎鸥舫、漪鉴轩和清怀堂,均为乾隆皇帝钦定名称,并御笔题额。此外,他还为“八景”分别赋诗一首。乾隆皇帝对团河行宫的偏爱,由此可见一斑。

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经过五年精心营造,团河行宫落成。此时,长约120里的南海子围墙也由土墙改建成了砖墙。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清代南海子四座行宫的特点,那么,旧衙门行宫可称“雅”,新衙门行宫可称“幽”,南红门行宫可称“野”,而团河行宫可称“秀”。

历尽磨难风貌再现

团河行宫建成后,清军在行宫周围驻防守卫。与此同时,清廷迁来18户满族人,令其居住在行宫东部,一是负责行宫的日常维护,二是供皇帝驻跸时差遣。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驻守南苑的清军仓皇而逃。八国联军在南苑焚烧寺庙,射杀飞禽走兽。日军首先闯入团河行宫,肆无忌惮地抢走大量珍宝、玉器、古玩字画。无法带走的名瓷、石雕,就敲碎、砸烂、捣毁。随后,俄军赶到,进行了二次洗劫。

1922年,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时,在南苑设立检阅使署,属下部分军队驻扎在团河行宫。在此期间,东湖东岸石板房一带,曾修挖士兵浴池,而宫殿区则兴办起被服厂。1924年,冯玉祥在团河行宫北部购置土地,为阵亡将士修建昭忠祠。那是一座“五上六厢”的院子,即上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内有一座凉亭,与院门相对。院子后面是一片宽阔的墓地,埋葬着阵亡将士的遗骸。

1937年7月,日军轰炸团河行宫,并向驻扎在团河行宫内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团河行宫部分建筑严重受损。1942年,日军为了修建南苑机场及廊坊、黄村、南苑火车站,大规模拆取团河行宫的建筑材料。1948年,国民党军队拆毁团河行宫的残存宫殿,以其砖石修筑南苑机场周围的碉堡,甚至连团河行宫的树木也砍伐殆尽。

团河行宫遗址的命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了改变。1985年,团河行宫遗址被确定为大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后,以团河行宫遗址为依托的文化休闲公园开建。2023年,一园两馆——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南海子苑囿博物馆、大兴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如今的团河行宫遗址公园,草木葳蕤,曲径通幽,殿宇古色古香,依稀可见当年皇家园林的恢弘气象。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岳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