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人才活动120余场,参与活动人才总量超过24.4万,吸引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来鲁对接交流……几天前,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落下了帷幕。在这场盛会上,山东给予各类人才极高规格的礼遇,足见山东对人才的重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无论是技术攻关、科技创新还是产业转型,山东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才支撑。光环之外,他们是甘于寂寞的耕耘者,是勇攀高峰的开拓者。
聚集交叉学科国际专家,他将“院士朋友圈”带到中国
今年9月30日,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亚历山大·赖科夫名列其中。
对于赖科夫来说,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联系上赖科夫时,他正在准备几天后的一场学术交流中的演讲。年过七旬的他,对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依然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划。“我认为,我们有一支非常友好和优秀的团队,才取得了这一成果。这一荣誉也促使我更想努力工作。”赖科夫说。
2022年10月,赖科夫来到中国,全职受聘为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赖科夫曾任俄罗斯科学院控制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长达40余年,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认知建模与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应用。
在济南,他依托“济南市高性能工业软件重点实验室”“济南市视频与视觉技术重点实验室”“亚历山大·赖科夫院士工作室”等平台,带领团队研究机理模型和数据模型相结合的人工智能算法,科研成果已在化工、钢铁、数字经济等行业落地应用,帮助企业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为有效解决科研和产业中的难题,他广泛发动“院士朋友圈”,邀请多名国际专家来华交流。“无论是航天科技、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还是超级计算,中国都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一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人民的辛勤努力,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赖科夫说。
在山东生活了两年,赖科夫早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周,赖科夫和他的妻子都会学习中文课程,有时周末会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感受中国文化、齐鲁文化的魅力。“是文化的熏陶,让我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去思考复杂的科研问题。”赖科夫说。他表示,这里有许多科技创新中心,他时常看到科研学者与工程师之间的头脑风暴,让他感受到这座城市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这个国家蕴含的强大创新能力。
尽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已经研究超过40年,赖科夫依然想再“攀”上一座高峰。在赖科夫看来,人工智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工智能的新原理、新方法有重要意义。因此,他希望和更广泛的科学家共建“光子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聚集一批交叉学科国际专家,致力于基于光子技术的新计算范式研究,解决当前人工智能消耗大量算力、能耗的问题,“这将实现算法的历史性变革”。
助力产业转型,90后青年科学家实现辐射换热领域突破
北京大学博士、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研究员、90后青年科学家吴小虎身上,有着诸多光环。他坦言,能够获得这些荣誉,当然是开心的,但他更希望能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做得更好。
吴小虎的研究领域是辐射换热以及太阳能综合利用等。如果说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1到N”的跨越,那吴小虎和他的团队所从事的基础理论研究,是力求从“0到1”的突破。
基础理论的研究往往是枯燥的。但吴小虎却对这份“寂寞”甘之如饴。“我们在低对称性材料的近场热光伏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一研究聚焦于将热能和光能高效转化为电能,推动了光-热-电耦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多频谱选择性辐射调控材料的研发中取得了突破,这种材料可以在不同波段精确调控热辐射,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吴小虎如数家珍。“其中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是,我们将智能辐射调控材料应用于航天器热管理系统中。这些材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自动调节自身的辐射性能,在高温时迅速散热,在低温时保温。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
吴小虎介绍,他带领团队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热光伏技术有望在清洁能源领域大展身手,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化石能源的依赖,助力山东在能源结构调整中走在全国前列。此外,辐射制冷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建筑节能领域,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时,通过这种被动冷却技术降低建筑物内部温度,减少空调能耗,从而为山东的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作出贡献。
吴小虎是湖北人,如今留在济南工作也已经有4年时间了。“当初选择留在这里,主要是因为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科研平台和创新环境。这里不仅有着完善的科研设施,还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优秀科研人才。”吴小虎说,“当时我正好有机会与研究院的几位领导进行交流,大家在关于科研目标、技术转化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理念非常契合。这种共鸣促使我下定决心在这里扎根,把科研和产业转化结合起来,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
吴小虎表示,在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他可以自由探索新课题,开展具有挑战性的跨学科研究。无论是研究资金的申请,还是团队的建设,都有很好的支持机制,让他能够更快地推进科研工作。这种对人才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保障上,更体现在对科研工作的尊重和理解,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前沿科技的突破。
如今,吴小虎已经向着更高的“山峰”出发。“我计划继续深入探索与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特别是在热辐射、智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方面。”
在智能热控材料的研究,特别是在太空环境和极端条件下的应用上,吴小虎和他的团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我希望能够开发出更高效、更轻量化的材料,来满足航天器等极端环境下的温度控制需求。这不仅仅是应对航天器的散热问题,还包括如何通过新材料优化能量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延长设备寿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热光伏技术作为一种能够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新兴技术,前景非常广阔。“我希望通过对新型材料和近场效应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热能向电能转化的效率,推动太阳能发电效率的革命性提升。”此外,吴小虎还计划将科研成果更多地与工业应用相结合,特别是在山东省的绿色低碳产业转型中发挥作用,助力山东省乃至全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
体制机制革新,山东为人才发展提供更广阔舞台
科技创新为山东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体制机制的改革更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广阔的舞台。
例如亚历山大·赖科夫所在的济南超级计算技术研究院,作为一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自成立以来,充分释放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的创新性和灵活性。除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该研究院还签约共建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实训基地,补充超算产业工程人才需求;同时,按照“全球引才、平台聚才、政策留才”的思路,聚焦超算产业生态建设,吸引一批计算技术、应用研究等相关领域的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知名专家学者,加快把研究院打造成超级计算领域的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吴小虎所在的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通过建立以创新、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国际“小同行”科学价值评价机制,持续推动基础研究类人才评价改革,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加公平、公正的评价环境,也促进了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今年1月,山东正式启动科技人才评价综合改革试点,20家试点单位分别制定了各自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评价指引。这20家试点单位不仅实现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科创平台、医疗机构、科技型企业的全覆盖,还专门把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纳入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明确了组织、教育、科技、工信、人社、农业农村、水利、卫健8个相关部门的15项改革任务清单,推动他们提出支持本行业、本领域改革试点任务的政策举措。
山东大学制定出台相关文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把国家和省重大科研任务完成进度、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成果落地贡献、实现国产化替代情况及国家发明专利、国际发明专利、行业规范制定等作为综合评价内容,有效激发了人才创新活力,今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7项,数量较去年增长近60%。
山东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出台破除“四唯”十条意见,明确突破行业科技领域“卡脖子”关键技术、单项科技成果转化到账经费千万元以上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均可直聘四级及以上研究员,10名科技人员通过“破四唯”竞聘脱颖而出成功晋升到高等级岗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根据医疗行业特点,编制《医疗卫生领域科技人才评价指导规范》,把撰写行业诊疗规范或指南、开展新技术、抢救疑难危重病例、重要学术组织任职等纳入临床业绩成果范围。
勇攀高峰的科研工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山东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到科技人才评价改革的深入实施,再到破除“四唯”的坚定步伐,山东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行动,会聚天下英才,共筑创新高地。
记者:曹茜 实习生:张新杰 摄影:冯松豪 摄影:王春鹏 校对:刘恬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