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

四季轮替,奋斗不歇。

深秋的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处处充满了收获的气息。

今年前三季度,长春农高区完成GDP28.05亿元,增速13.1%,预计全年完成GDP37.4亿元,同比增长11.3%。

作为公主岭市县域突破三大主战场之一,长春农高区的发展可谓举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

抓改革、促创新、攻招商、上项目、兴产业,成立至今,长春农高区勇担国家使命、站位省市大局,选优配强班子、搭建科研平台、培育重点企业、聚集高端人才、转化科研成果、落地标杆项目,蹚出了一条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千帆竞渡,奋楫者先。

锚定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这一目标,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叫得响的“国字号”,公主岭市手握长春农高区这一“金字招牌”,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助力赋能,书写出“三农”版图上的岭城答卷。


 
图片
认养一头牛(长春)食品有限公司。

01
谋划布局



为高质量发展“夯基垒台”

夯基垒台筑实根本,积厚成势行稳致远。


规划是发展的引领和遵循,从建立之初,这里的发展思路就很明确,那就是围绕玉米做文章,把长春农高区建设成为国家粮食生产高效提质先导区、东北黑土地可持续发展典范区、全国玉米全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和东北特色乡村振兴样板区。


紧扣“四区”定位,长春农高区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主线,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农高产业发展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发展活力在长春农高区内竞相涌动。


系统谋划、超前布局,长春农高区完成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和玉米全产业链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制定了《长春农高区高质量发展五年实施方案》,明确了“一区两地六业八园”的发展思路,筑牢了长春农高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一区就是东北玉米主产区现代大农业示范区;两地,即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六业,即以玉米全产业链发展为主导,构建‘三主、三辅’产业格局。”长春农高区相关负责人说。


将清晰明确的发展“线路图”刻画在这片黑土地上,长春农高区以实干作答。


加快发展种业、玉米深加工及食品业、智慧设施农业 “三主”产业,长春农高区多措并举,推动科研机构、专家团队、龙头企业入驻国际种业研发中心并实体化运行,完成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突出抓好制种基地创建,积极谋划推动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园和春禾智慧农业产业园。


围绕智能农业装备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辅”产业,长春农高区加快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培训、示范于一体的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园,进一步扩大科研示范基地示范面积,加强农业技术试验示范、落地转化。


作为“三主、三辅”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八园”建设也在这里全面铺开。


坐落在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园内的认养一头牛(长春)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投入运营。“目前,牛的存栏量已经达到10万头,我们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屠宰厂产值25亿元,产品深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焦立军说。


重点依托认养一头牛等龙头企业,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园将大力发展“秸秆—肉牛”农牧绿色循环产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22公顷、饲料加工基地6公顷和肉牛屠宰加工基地10公顷。


目前,包括肉牛良种繁育融合示范园在内,长春农高区已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共4个产业园完成建设。接下来,将重点建设玉米精深加工、智能农业装备、生物合成制造、现代农业创新创业4个产业园,围绕六大产业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02
聚链成势



现代农业发展“攀高逐质”


经过不停旋转工作的“真空给袋式包装机”与一旁投放工人的默契配合,一穗穗鲜食玉米就完成了塑封,沿着生产线,完成高温灭菌和装箱发货等环节,从这里走向22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餐桌上。

在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这样的流水线式作业,一穗玉米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从“原料”到“商品”的身份转变。

“目前,我们已经成为了集研、种、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4条生产线每天最大产能可达30万袋,两座现代化鲜食玉米加工厂,年生产加工能力可达8万吨。公司去年生产加工玉米原料1亿穗,产值2.5亿元,预计今年还将有所突破。”公司项目经理王小敏信心满满。

立足资源禀赋,厚植发展沃土。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多年来,公主岭玉米单产名列全国第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独特口感的鲜食玉米。

在谋划玉米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种业的发展更是“不甘示弱”。

作为长春农高区的标杆企业,吉林省鸿翔种业有限公司拥有7000多亩的种子基地。“投资10亿元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去年4月动工,规划建设4条果穗烘干线,2条全数控种子加工线,2条全自动扒皮和果穗预检线,以及鲜穗仓、钢板仓、成品库等。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加工能力可达1亿斤以上。”企业相关负责人牛文卿说,“产业园将成为全国最大、最先进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如今,长春农高区种子企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均居全省前列,种子年生产量占全省用种量三分之一以上。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今年以来,长春农高区内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频频刷新。总投资3.3亿元、占地7.7万平方米的现代农业数智设施示范园,已经开工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食品产业园17栋厂房竣工,市政外网地埋管道、内部道路铺装、设备安装、绿化景观等工作已经完成,现已有6户企业7个项目拟签约入园;总投资4721万元的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目前,辖区累计实施项目15个,总投资118.2亿元。

兴产、兴业、兴农,长春农高区正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切实提升区域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用品牌占领市场、引领生产,为县域经济发展蓄势赋能。


03
发展向新



为黑土地披上“科技外衣”


以“农”为本,以技术创新为“核”。

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根本动力,长春农高区深知笃行。在这里,高标准农田、“无人农场”、现代化大棚等现代化农业设施“无一不备”。昔日的黑土地,如今披上了科技的“外衣”,为农业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无人驾驶农机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行驶路径规范、轨迹偏差小,直线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播种、收获效果非常好。”在长春农高区内的“无人农场”,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介绍说。

在这里,春种、秋收均由无人驾驶农机完成,农民无需再走进田间地头。这不仅极大地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的进程,也实现了让黑土地产粮更高效的目标。

而在长春农高区科创中心主要粮食作物生物育种实验室内,核酸提取室、基因分型室、电泳分析室、理化分析室、基础实验室、光照培养室和人工气候培养室等多个功能实验区齐备,在研究方向上,涵盖了基因组学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玉米转基因育种、玉米双单倍体(DH)育种等关键方向,构成了作物育种研究的完整链条。

“这里可以实现从样本的精准制备到基因层面的深度剖析,从生物分子的精细检测到理化特性的全面把控,再到多种条件下的创新培育实验,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作物育种研究筑牢根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工作人员陈鸽说到。

科技创新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撑,长春农高区坚持在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上积极探索、加强示范,持续深化与涉农高校院所、院士专家、科研团队融合发展,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21家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45个,开展科研合作51项。

以千里之志立千秋之本,聚农高之势夯“三农”之基。

发展蓝图徐徐铺开,今天的长春农高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强效的举措,成为公主岭县域突破发展的推动者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者,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启梦领航。

来 源:吉林日报

编 辑:杨美娜

初 审:陈思秀

复 审:王更月

终 审:谢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