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珊珊
思想政治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广泛关注。动态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调整,不断优化认知结构,从而推动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教学背景下,运用动态学习理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实现精准施教,成为亟待推进的工作。笔者从动态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对高校思政课精准施教的路径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精准性,需要坚持一系列原则。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独立自主发展的人,思政课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二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检验和应用。思政课教育需要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系统全面、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思政课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仍存在部分问题和不足,包括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生活;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性;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等,有待完善。因此,亟须立足动态学习理论视角,提出高校思政课精准施教的路径和策略。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实效性。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对网络信息冲击和多元思潮影响,如何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实效性已成为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问题。高校思政课建设应遵循系统化、科学化、动态化等原则,明确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做好课程体系设计。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从宏观角度出发,需要进行“思政课程”建设。以统一的思想政治教材为核心,依据动态学习理论,结合高校发展状况和实际需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思政课的核心位置,提升思政课的地位、作用。坚持系统化由易到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思政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将概念、理论转化为自身能力和信念。另一方面,从微观角度出发,需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学科知识教学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思政教育,推动跨学科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丰富教学素材,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将职业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意识等融入思政教学,推动学生多元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奠定基础。通过以上措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推动学生将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科学求真精神。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思政课涉及大量概念、理论等知识的讲解,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教学过程容易陷入“刻板怪圈”。同时,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化,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已无法有效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高校思政课要实现“提质增效”,需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走下课堂、走进社会。首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创设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如在思政课教学中播放视频、音频等相关片段,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分析,结合当前时事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析内涵、洞悉关系、加深理解,以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再次,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改革传统思政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时空限制,推动思政课堂向生活、向社会、向实际延伸。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搜集学习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利用自媒体,包括抖音、快手、知乎等平台丰富学习空间;充分发挥统一教材和校本教材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双管齐下。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反映学生实际水平。高校思政课需要重视评价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建设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不足和学生学习问题的关键,有利于调整教学策略、推动教学优化。因此,高校思政课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更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实际水平。首先,需要制定评价内容。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与评价,综合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认同感等及其思政课程理论知识运用情况和水平。其次,需要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传统的试卷考核、理论知识考核等常规考核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类考核,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变化等进行量化与比较,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形成多元化评分体系。再次,需要制定科学评价指标。以思政教育相关精神为主导和标准,突出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指导性,对传统课堂授课成果、思政理论知识运用情况、社会实践课堂教学成果等进行评价,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
在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大学生群体是中流砥柱。基于这一责任与使命,高校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知识水平,还要以动态学习理论为支撑实施精准教学,全面提高思政课的质量与水平,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接受思政课熏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人生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栋梁之材。
〔作者:裴珊珊,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本文系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转型期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民办高校师范生日常教育中的路径策略研究”(编号:CRKRWSK2021012)的研究成果。〕
编辑:李雪薇;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