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建一座记忆的花园

图片

  有一种书,翻开时需要勇气。这并不是因为书中内容的艰涩,而是由于文字里遍布的哀伤。媒体人、散文作家彭程追悼亡女的长篇散文《杯子上的笑脸》就是这样的书——它让你不忍心翻开,因为一旦翻开便不得不跟随作者的讲述感受锥心之痛;却又忍不住读下去,因为这种对于超出日常经验的苦难经历之书写会让人对生命重新进行一次凝视,并不断发出对命运的追问。

  设计师鲁明静为这本书设计了一个函盒,打开书便仿佛开启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回忆。

  作者彭程坦言:“这本书是一段不幸经历的记录,这个事情过去好几年了,所以我的心情才能够平静下来写出这么一本书。在书里,我回忆了自己面对这种不幸遭遇时的心境,写了当时的那种情感状态。写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试图自救的努力,一种从差不多要吞噬我的黑洞中挣脱出来的努力。”写这本书,他的最大感受是,写作帮助记忆,写下便是永恒。“我用这本书记录了我女儿28年的生命,记录了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日常的快乐和痛苦……凭借文字,它们在记忆中获得了永恒。感谢文学在我生命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渡过难关。”他说。

  散文家周晓枫和大多数读者一样,“读这本书的过程五味杂陈,一言难尽”。她说:“我们常说散文要诚恳,修辞要真挚,但是这种诚恳和真挚却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对我来说是个考验。这本书,既是作者对女儿乔乔的讲述,也是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探询,更是对命运的反复追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为了挽救乔乔的生命,作为家人所做出的那种绝望又不懈的努力——这里面不是写他们的付出,是在写多么地珍惜和不舍,才能有这样的付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爱的人的离开,永远都难以适应,不管他们在什么岁数,我们永远都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更何况,乔乔是这样的年轻。”

  在文学评论家阎晶明看来,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杯子上的笑脸》不是从主人公生命的开始写到生命终结,而是跳跃性的叙述,叙事性很强。对于读者来说,这本书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他认为,读这本书的角度不应该是去窥探、咀嚼别人的痛苦,而应该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思考生命的长短、疾病的隐喻,以及很多人生的困惑。他建议作者还可以继续写这个题材,可以再哲学一点儿,再超脱一点儿,或者说把自己那种将近老年的感受也更多地代入一点儿,“我觉得对于读者来说,会产生更强烈的触动和呼应感”。

  在阅读这本书时,周晓枫也不时地这样问自己: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在哪儿?然后她这样回答:“我们以前总觉得‘刻舟求剑’这件事很滑稽,剑都丢了,你在船上刻一个痕迹有什么意义?但是到了我这个岁数,觉得刻舟求剑非常重要,只要文字的刻痕在,我们就不会忘记曾经发生的事情。剑总会生锈或丢失,反而是刻舟之后那把记忆里的剑,永远闪光。现在我们看到这本《杯子上的笑脸》,看到有着一家人照片的这个杯子……这不就是时光里的一条船吗?这不就是在刻舟求剑吗?只不过是用文字,刻在一个父亲的心上。只要他在写作,他在回忆,那些终将磨灭的往事就会重新发光;只要这本书还在,我们看到的就不仅是一个作家,而是看到一个爱着自己亲人的人如何努力对抗着,不让时间把他们亲人的面目变得模糊。”

  作家邱华栋说:“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我们活在世界上要学会告别。因为每个个体生命都要面对生和死的问题。”他提到自己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空城纪》,里面写到班超的儿子班勇和父亲隔空对话,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但他父亲写的四个字“不避死亡”却留在他的心上。

  叙事本身就是疗愈。在作家计文君眼里,这本书,好像父亲彭程给女儿建的一座花园,她可以永远生活在那里。计文君说:“本质上,我们的阅读往往也是在反观自己的生命经验,正是对于死亡的不同态度决定着我们每天生活的状态。我是写小说的,对叙事结构很敏感,我感觉到这本书充满悬念,这个悬念是通过什么来构造的?我到第三遍阅读的时候才发现,它其实是通过情节和叙事时间的错落和张力来构成的。这本书里有一个隐性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时间的力量。这完全是小说的技巧,但是用得不落痕迹。”

  “人生的哀伤疼痛只能由自己疗愈。”著名作家张抗抗在推荐语中写道,彭程这部新作的每一个字,都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性思考,也是对灵魂的抚慰——为那些逝去的亲人,也为所有活着的人。

  《杯子上的笑脸》

  彭程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的独生女儿不幸罹患脑癌,生命凋落于最好的年华。作品描述了长达十几个月的救治过程,以及女儿离世后,这位父亲绵绵不断的哀痛和思念。

  作品涉及许多感人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主题,有对于乖戾无情的命运和苦难的思考,有面对绝症不放弃一丝希望的抗争。这种对于超出日常经验的苦难经历的书写,感受和思考格外真挚、强烈和深入,从而也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一本深刻的创痛之书、生命之书。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06日 第09版

作者:本报记者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