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早餐,从寡淡到讲究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前不久,中国赴英留学生吐槽当地食物“难以下咽”的视频在网络上发酵,英国“美食荒漠”的印象在国内大量传播。其实,英国也有自己的代表性美食,比如“英式早餐”。该国的早餐文化源远流长,凝聚了几代人对美食享受的期待,一顿丰盛的早间“全餐”曾经还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划分不同阶层的标志。有英国作家曾说:“要想在英国吃得好,不如一天吃三顿早餐。”

图片

人们描绘1875年英国王室招待外宾早餐的景象

据非营利组织“英国早餐协会”报道,英国的“早餐文化”可一直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不过作为英国人的先辈,盎撒人饮食寡淡,主食一般以面包和稀粥为主,吃香肠一类的肉食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情”,其食谱与今天传统意义上的“英式早餐”相差甚远。在中世纪,英国主流社会以吃早餐“为耻”——当时的不少天主教领袖认为,未劳动、先进食是一种罪恶。尽管不少人清晨会吃些东西充饥,但往往也羞于提起。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舆论普遍认为只有穷人、地位低下的体力劳动者才需要一大早补充能量,因为他们需要卖力气谋生。

到中世纪末期,英国贵族、绅士阶层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作为盎撒人的后代,他们高举“捍卫传统与正统生活方式”的旗帜,“特殊早餐”的概念形成,早餐一跃成为人们一天当中最重要的“正餐”。在乡间庄园,早餐桌成为绅士们展示“财富”的平台,不少肉类、蔬菜等都“就地取材”,品质上乘,一些“大户人家”甚至还会为邻居和路人提供早餐。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贵族一般会在早餐时段阅读信件或刊物,英国人边吃早饭边读报的习惯就源于此。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除了新贵出现,早餐也被赋予更多社交属性。“英国早餐协会”称,当时的英国有钱人将吃早餐当成彰显财富与地位的社交活动,无论是烹饪、用料还是摆盘都极尽考究,不断“追求艺术”。而这类“早餐社交”通常以自助餐形式呈现,高额的花费一下就拉开了阶层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以英式早餐为主题的烹饪类书籍相继出版,比较经典的出版物包括1865年的《早餐食谱》、1873年的《早餐餐桌手册》,等等。

英式早餐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在爱德华时代,英式全餐成为英国各酒店、邮轮、列车以及会议的“标配”,咖啡店与餐厅也在广泛供应。那个时候,“早餐要丰盛”的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少英国人的执念。不过,“全餐待遇”先只是“下沉”到了英国中产阶级,普通民众仍然消费不起。直到20世纪中叶英国的生产力进一步提升,英式早餐才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早餐”。为了满足工人阶级的需求,不少小餐馆在工业园区开店,毗邻各工厂、港口,蓝领阶层成为重要消费客群。

英式早餐历经数百年演变,虽然套餐搭配方式不同地区存在差异,但吐司、鸡蛋、培根、番茄、蘑菇以及香肠等食材是“永恒的经典”。在北部地区,人们还喜欢在早上吃“黑布丁”(即猪血肠),搭配的饮品通常是咖啡或茶。 

如今的英式早餐可能与其“全盛时期”无法相提并论——有媒体记载,100多年前英国贵族的早餐菜谱包括新鲜面包、火腿鸡蛋、鹿肉馅饼,还要搭配葡萄酒、蜂蜜酒或热巧克力。现在传统英式早餐的地位有些岌岌可危,英国媒体今年上半年的一份民调显示,英国高达1/5的年轻人一年最多吃一两次英式早餐,约1/10的人从来没有尝试过英式全餐,过度油腻、热量太高以及备餐时间太长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几个主要原因。(高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