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汕头日报】
魏朝霞 摄
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提前预防及高质量的养生调护显得尤为重要。而“治未病”作为中医养生思想的核心理念,提倡防治疾病于未形之先,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故老年人养生应基于“治未病”理念,从起居、情志、饮食等方面做起,汕头市中心医院曾晓洁就此作科普——
顺应四时。古人云:“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老年人身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属“怯弱之体”,更易引起阴阳失衡而感邪发病。中医理论中的顺应四时源于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讲究人法自然、天人合一,人们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及各个节气的气候特点以调养阴阳、避免外邪入侵,主要体现在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具体而言,如脾肾阳虚的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的哮喘患者,春夏温补脾肾,激发身体阳气,秋冬季节则症状缓解;肺肾阴虚的老年女性,天癸竭血脉虚,易烦躁失眠盗汗者,秋冬滋养肺肾,使阴精充盛气血调和,春夏之时则症状改善。
起居有常。老年人应随季节更替、昼夜消长阳气生发、隆盛、虚衰的变化,来调节起居, 夜卧早起,保持人体阳气充沛,预防外邪侵害。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减退,较易疲劳,尤当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量力而行,勿令气之喘,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
调畅情志。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人年老后诸般虚损,身心不复壮年,容易意不称心,性情不定,保持良好心态,悉心调护气血阴阳是安度晚年的关键。一方面老年人应修养心境使内心安宁闲适,不患得患失;适应身体条件,不过用其度以养性从容;戒怒以舒畅情志;培养兴趣爱好等。另一方面晚辈应敬亲孝老,以亲情的陪伴消除老年人郁闷、孤寂等不良情绪。
饮食有节。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入胃受纳腐熟,其精微物质滋养五脏。老年人常因牙齿脱落而影响对食物的充分咀嚼,肠道消化酶分泌减少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饮食调养尤其重要。进食宜“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冷热五味过极则易生热生痰而使脾胃失运,影响精微物质吸收转化。注意勿过饥过饱,同时要做到骨肉果味荤素合理搭配,五味调和,不能有所偏嗜。
汕头市中心医院 曾晓洁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