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并非政策畅通无阻的保证,总统在国会掣肘下会面临何种难题
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
但是,这场事关美国未来四年权力格局的竞逐,究竟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香槟该怎么开?又该开多少?一切,依旧充满了变数。
为什么赢得大选,也可能痛失权力?什么是半胜,什么是全胜?民主党,共和党,又分别代表谁的利益?
在上一篇,我们拆解了美国大选的选举人制度,以及在民众不能直选的情况下,为何美国人还如此热情高涨地参与,今天,我们接着来讲一讲,在这一体系下诞生的两党对抗。
01. 政党的形成
在上一期美国大选的内容中,我们提过,在美国建国初期并不存在政党。那么,又是什么催生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诞生呢?
在中国古代的权力斗争中,有一个词叫“结党营私”,这四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政党形成的原因。
一个国家在刚刚建立时,统治阶层的信仰往往最为纯粹。然而,从利他主义向利己主义的转变,几乎是权力结构难以逃脱的宿命,美国也不例外。
在美国建国之初,政治理念恰好处于一种理想化状态,普遍认为“无党派”才是最理想的政治模式。
那些为美国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国父们,虽然宗教信仰各异,有主教派、圣公会教徒,或自然神论者,但他们共同认同不设政党是最纯粹的政治形态。
他们来自不同州,代表着各自的利益阶层。
却都将新生美国的利益置于首位,看得至高无上。这种状态超越了人性的自利倾向,是一代革命家的理想所凝聚而成,然而这种纯粹难以延续。
当美国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时候,即便是华盛顿在世,也难以阻挡历史的车轮,驶向他不曾期望的方向,滚滚而去。
在美国建国初期,对所有人来说,第一个任务已完成:高举星条旗,赢得独立,制定宪法。
然而,随着独立目标的达成,新的主要矛盾开始浮现,变成了各州间的权力分配——谁拿多,谁拿少的问题。
这时候,美国国内的核心矛盾点集中在经济政策上,各州对于权力分配的期待也逐渐分化。
1789年,乔治·华盛顿首次就任美国总统,任命前军事助理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而正是这位汉密尔顿的上任,成为了后续,美国政党分裂的导火索。
作为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上台后,主张加强联邦政府的中央权力。他提出:“由联邦政府承担各州在独立战争期间累积的债务,建立国家债务体系,并创立国家银行。”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调整分配机制,让联邦政府掌控各州的财政收支,从而成为美国经济的核心与主导力量,避免因缺乏实权而被地方架空。这一经济政策自然赢得了不少支持,尤其是美国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
然而,从州政府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将经济自主权交给了中央政府。对于富裕州来说,这更意味着承担被“平均”的风险。
因此,他们强烈抵制汉密尔顿的计划。
其中,反对派的核心代表,就是汉密尔顿的昔日战友,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以及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由此,美国政坛逐渐分裂为“亚当斯&汉密尔顿”和“麦迪逊&杰斐逊”两大阵营的对抗。
眼见情况加剧,华盛顿试图依靠个人影响力来调和他内阁两位重臣之间的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分歧愈发明显。
当老乔治还在任的时候,两个阵营都给足了面子,保持着低调。但是双方心里都明白,老乔治和他的理想主义,终归是会入土为安的。
所以,从1789年开始,汉密尔顿就开始着手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治联盟。作为财政部出身的官员,他最受谁的欢迎呢?当然是银行家和商界了。
这些利益相关者,在1792年开始以“联邦党人”的身份活跃在美国政治圈。
为对抗汉密尔顿,杰斐逊和麦迪逊在同一年成立了反对派——民主共和党,也就是现今民主党的前身。民主共和党更强调各州的权力(States' rights),其支持主要来自中西部和南部地区。
那么,共和党的前身呢?
实际上,联邦党人并不是共和党的前身,这个短命的政党,在1824年就土崩瓦解了。衰落的原因在于,对待英国的态度上表现出懦弱的一面,反对以战争姿态对抗英国。这让其在公众心目中失去信任。联邦党也因此连续24年败于民主共和党。
然而,民主共和党却万万没想到,曾经强大的自己没有输给巅峰时期的联邦党,却在联邦党走进坟墓时,被一同拽进了黄泉路。
1824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时期,由于联邦党的衰落,民主共和党一家独大,总统选举变成了党内的激烈角逐。当时的总统选举,并不像现在这样,拥有完善的党内初选机制,每个政党只提名一个总统候选人。
1824年的时候,民众共和党最初的总统候选人,并不是通过党内大会投票产生,而是由核心成员提名,所以这个提名,几乎相当于直接指定总统。这就引起了没有参与权力划分的其他党内成员的反对。这就是赤裸裸的分赃不均。
这样集权式提名方式,导致了党内分裂,不同派系以提名程序不公平为由,各自提名候选人。
安德鲁·杰克逊、约翰·昆西·亚当斯、威廉·克劳福德与亨利·克莱四名民主共和党人,同时参选了1824年的美国总统。惨烈的内斗,导致无人胜出。
按照美国宪法,得票前三名的候选人将参加再次选举,由众议院选出最后的胜利者。而被排除在外的第四名,克莱,虽然出局了,但成为左右选举的关键。由于他不能参选,他的支持势力倒向谁,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克莱并不喜欢得票第一的杰克逊,于是他加入了约翰·昆西·亚当斯的阵营。通过结盟,二人赢下了1824年的美国大选。但是,也使得民主共和党走到了终点。
以1824年为节点,民主共和党和联邦党几乎同时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克莱和亚当斯建立了辉格党,杰克逊建立了反对阵营,也就是现在的民主党。而辉格党在短暂辉煌后,迅速陨落,其成员相继加入了新兴的共和党。
1860年,随着亚伯拉罕·林肯在大选中的胜利,共和党由此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民主党的百年宿敌。
从民主共和党与联邦党的初期对抗,到民主共和党的内部分裂,美国用了60年,走过了政党制度的弯路。
自此,围绕经济政策和国家发展方向的斗争逐渐升温,民主党与共和党间的对抗也进入了长期而激烈的“白热化”状态。
02. 民主党vs共和党,究竟有何不同
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分歧,其实从两党对待毒品和枪支的立场、态度,便可见一斑。在之前美国毒品合法化的篇章中,我们了解到毒品合法对于美国的利与弊。
推动毒品合法化是典型的民主党政策,由民主党推动,共和党则强烈反对。
推进毒品合法化的关键在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扩大政府的财权与影响力。
这就是民主党的政策核心——推崇“大政府”模式,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干预,以确保国家发展在政府的掌控之下。
而作为反对的一方,共和党则始终主张市场自由化,偏向“小政府”,减少政府干预,赋予各州更大的自主权。
此外,两党在枪支政策上的分歧也显而易见:共和党支持全民持枪,而民主党则倾向于控枪,减少民间持枪数量。
这里两党政策的不同在于哪里呢?
在于两党在保护不同群体上的立场,在于他们对待小众富人和大众弱势群体的不同。
民主党关注大众弱势群体,致力于为他们提供更多保护;而共和党在拥枪政策上表面主张全民平等,实际上更偏向于富人利益。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弱势群体?并不是说越贫穷,就一定越弱势。穷人中也会出现暴徒。但是,越贫穷,就会越普通,普通的意义,在于可支配经济的稀少。弱势群体的弱在于,生活在一个富人随便持枪的世界里,他连枪都买不起。只能做狼群中的那只羔羊。
而对于民主党来说,贫穷的普通人往往因为经济制约,无法在一个普遍持枪的社会中获得安全保障,而成为弱势群体。
所以,民主党看到的,实际上是底层群体的需求。
相反的,共和党则是典型的精英主义。
我开放持枪政策,你没有枪,对不起,那是你的问题。简而言之,民主党的核心理念,是要做决策者,做帝王,掌控全国,照顾弱势群体。
反过来,共和党的核心理念,是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精英至上,照顾少数富人的感受。
而两党在核心理念上的不同也决定了,此次大选之后,根据结果的不同,全球市场会迎来截然不同的风暴。
比如,在财税政策方面,民主党,尤其是哈里斯政府,可能提议对企业和富人加税。认为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可以改善民生状况。
而共和党则主张削减企业税,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想要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民生。因此,特朗普当选,可能会加速推动美企回流,进一步改变全球供应链格局。
比如移民和贸易政策方面,民主党通常主张采取更开放、灵活的态度,更多依赖总统的自主裁量权,推行包容的移民政策和多边贸易协定。
相反,共和党倾向于采取更为严格的立场,收紧移民政策,强调“美国优先”的单边贸易立场。
在基建与科技领域,双方的政策方向也大相径庭。
民主党倾向于将《通胀削减法案》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的资金投入新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延续拜登政府的电动车发展战略,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这一战略可能会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但反过来,如果共和党当选,则可能重新分配《通胀削减法案》和《两党基础设施法案》中的未使用资金,优先用于道路、桥梁、大坝等传统基建项目,甚至可能削减或撤销现有的绿色基建项目。
同时,将加速发放石油和天然气勘探许可,取消拜登政府对电动车的强制性政策,更注重传统能源产业的发展。
而鉴于两党在对于少数富人态度上的不同。
如果民主党当选,那么美国的人工智能行业,将遭遇强监管,以避免出现大型科技垄断公司。
但是,如果共和党当选,则自然会放松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监管力度,追求市场代替政府监管,促进企业加大投资,打破创新瓶颈,希望借此,促成美国本土诞生超级科技公司,从而垄断未来全球市场。
当然,刚刚说的也不过是基于数据和政策的推演,但不难看出,民主共和两党,在各种经济政策上,水火不容。
那么如果,输了大选,岂不是要输掉一切?落败的在野党,难道没有反击的手段吗?你别说,还真有。
中国有句俗语,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的是,下属的阳奉阴违,本来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但是,放在美国的政治体系中,它不仅合法,还合理。
03. 拿下总统,未必全赢
在上一期的内容中,我们提到,为了平衡各州之间的权力,美国建国之初建立了“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立法由国会负责,行政由总统领导,司法则由最高法院代表。
所谓行政,包括了美国的内政、经济、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等。
同时,各个内阁的人事任命权利,也在美国总统的手中。但是,所有内阁任命都需参议院的批准。除此之外,如果总统希望推进经济政策的改革或修改某项经济法规条款,都必须通过国会立法完成。
这使得国会在实际的政策决策中,与总统的影响力不相上下。
而两党在国会中的席位分配,也决定了这个任期内,总统说的话是否可以做到一言九鼎。
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听过,众议院和参议院。美国国会就是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这两院组成的。
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平衡精英主义和民粹主义,防止精英阶层或普通民众在国会中,掌握过于逆天的权力。
参议院总共100个席位,代表了精英阶层,每个州,无论大小,都只有2个名额,以确保各州在参议院的平等话语权。所以,参议院通常被视为精英阶层和长期利益的代表。
与之不同,众议院则是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席位,人口较多的州在众议院中拥有更多代表,因此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众议院以此确保民众利益得到更充分的表达,成为反映美国普罗大众声音的主要平台。
为了体现精英与平民的权力平衡,美国国会的任何法案都必须获得参众两院的批准方能成为法律。
然而,参议院的权力在某些方面大于众议院,例如总统人事任命的审查权专属参议院。类似于美国总统的选举,参众两院的席位也通过周期性选举产生,成为两党必争之地。
因为掌控了参众两院,进可以支持自家总统,退可以恶心对手,让对方总统的政策很难得到实施,从而加速对方总统的下台。
所以,同时掌控两院的难度,更超过了美国总统选举。
众议院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435个席位全数重新分配;而参议院每六年改选一次,每次仅改选约三分之一的席位。
11月5日,总统大选的同时,参众两院也将进行换届。
目前的参议院由50名民主党议员(包括3名通常与民主党一起投票的独立议员)和49名共和党议员组成,加上副总统哈里斯的关键一票,民主党实际上控制了参议院;而众议院目前由221名共和党人和212名民主党人组成,共和党掌控众议院。
这也意味着,在目前的格局下,参众两院分别由不同党派控制。
然而,在11月5日之后,这一局面可能会发生变化。
届时,参议院、众议院与总统职位的归属将共同决定大选的实际结果,而这三者所在党派的不同组合将对未来的政策和经济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两党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当然是“全胜”。
“全胜”,Unified Government,即同时控制总统职位和参众两院。如果控制权分属不同党派,即一方赢得总统职位,而另一方掌控参众两院中的一院或两院,就形成了“半胜”(Divided Government)。
在“半胜”的情况下,双方的权力斗争,无疑将贯穿总统的整个任期。
根据总统与国会控制权的分属,大选实际上会产生8种可能的局面:2种全胜形态和6种半胜形态。
全胜的情况下,比较简单:
如果民主党全胜,就可能会推进环保政策、科技监管和加税措施等。
如果共和党全胜,则会更加专注于传统基建项目、减税、减少对新能源的投资等。
无论是谁全胜,政策的推行,将毫无阻碍。
但是,如果出现了半胜的情况,那么预见阻力的双方,肯定会相应调整政策。
我这边就分两方面,政策影响和差别,列举一下可能出现的结果。
第一种情况,总统属于共和党,参议院归属共和党,众议院归属民主党。
总统和参议院同属共和党,因此在一些重要的政策推行(如任命高级官员、通过国际条约、税收政策等)上,参议院会配合总统推进。然而,民主党控制众议院,会对财政政策、预算、税收法案等有很大影响,可能阻碍共和党的一些重大经济政策。
这类“半胜”情况意味着财政和税收政策可能受到限制,但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等依然可以推进。
第二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共和党控制了总统和众议院,但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可能会阻碍任命重要官员、通过一些需要参议院批准的法案(如国际条约等)。共和党可以较容易通过众议院进行税收和预算政策,但如果参议院不同意,政策实施会受限。
这种“半胜”组合会在国防、外交、官员任命等方面受到限制,但经济政策有较大灵活性。
第三种情况,这是典型的对立政府局面,虽然共和党控制总统,但两院都由民主党掌控。共和党总统在推行任何政策时都将面临很大阻力,尤其是在税收、预算、移民政策等方面,几乎无法推行重大政策。
这种“半胜”是总统力量最弱的一种情形,所有政策推进都会受到很大阻碍。
第四种情况, 这是一种反向的“半胜”,与之前相反,民主党总统与共和党掌控的国会两院对立。总统在国内政策(如财政、税收、基建等)方面会遇到阻力,但可以依靠总统行政权推行某些外交政策、环境政策和移民政策。然而国会的强力反对会让总统的议程难以推进。
外交和移民政策仍可推进,但国内政策将受到严厉制约。
第五种情况, 参议院和总统党派对立,意味着在重要官员任命、国际条约和部分外交政策上,民主党总统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参议院可以否决很多总统提名。
尽管民主党控制众议院,总统的立法议程依然可能受限。
最后一种情况,总统和参议院由民主党控制,意味着总统可以较顺利地进行官员任命、外交政策等需要参议院批准的事务。然而,众议院由共和党掌控,这会阻碍一些财政预算、税收政策,特别是在经济政策上,双方将有较大分歧。
外交政策和环境政策较为顺畅,但在经济、预算等方面将面临很大阻力。
总结一下,总统和参议院的关系决定了外交政策、高级官员任命等事务的推进难度。而总统和众议院的关系决定了经济政策、税收和预算的实施进展。
当总统与参议院同属一个党派,也就是A、F组合时,外交、国防、官员任命等政策可以获得较为顺利的推行。
当总统与众议院同属一个党派,也就是B、E组合,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相对容易推行。
而当总统与两院均为对立党派时,总统将面临最强的阻力,政策推进最为艰难。
以上,便是关于美国总统大选体系的完整介绍。
与我们普遍意义上的认知不同,对于共和党和民主党而言,美国大选,并不只是一场事关美国总统人选的角逐,更是一场国家权力架构的大洗牌。
藏在冰山下的国会选举,人员变动,权力更迭,甚至也可以左右总统任期内的政策走向。
那么,本期美国大选特辑内容,就到这里。后续,我们还会就美国大选话题,送出更深入细致的讨论。
所以赶紧把关注点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