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大选看游戏行业的调研与分析

等你点关注都等得长猫了


欢迎关注“游戏寿司”

本公众号的主旨是发布游戏深度研究和日本游戏市场分析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

图片

微博名称:游戏寿司

微信公众号ID:gamesushi

微信号ID:hebeihang

知乎ID:寿司君   


图片

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又缓缓拉开帷幕,近一个月笔者笔者也是看了很多研究,有了很多收获与心得。
也许你会问,你研究游戏为什么还研究美国大选?
第一,我大学阶段研究政府政策,这也是我正确预判国内游戏行业管制与开放的基础,美国大选研究也契合这一领域;
第二,我是一个求知欲爆棚的人,就像“当年明月”对了解世界规律的渴望,对美国大选的研究也能让我能离这个规律更近一些。
图片
第三,游戏行业的调研与分析也有和美国大选相似之处,美国大选是调研用户投给谁,而游戏行业的调研也是分析玩家会将自己的钞票与时间“投”给哪些游戏,以及游戏的哪些服务。
下面笔者会结合美国大选,以自己所处的游戏行业为例,讨论目前调研分析领域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客观调研or宣传工具
对于美国大选选前的民调,有观点认为:民调是美国两党督促己方选民投票,并打击对手选民投票积极性的一种党宣工具。
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例如Washington Post、Morning Consult偏民主党,Red Eagle Politics、Trafalgar Group偏共和党,他们的民调客观性就没那么强。
而在商业调查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一些机构的调研数据会总是比较偏向某些公司或团体,且准确率较低,这类调研的结果可信度也比较低。
例如国内玩家都对Sweet Baby主导的DEI(多元、平等和包容)深恶痛绝吧?但你是否知道,美国的一些调研机构的研究结果是,游戏不做DEI就会丧失大量玩家的支持。
图片
GLAAD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品牌支持LGBTQ+社区,那么美国人对该品牌支持的可能性是其他品牌的两倍。此外,71%的美国LGBTQ+成年人更愿意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30%的美国Z世代成年人认为自己是酷儿,他们的集体消费能力超过1.4万亿美元。
美国人权委员会的《2024年LGBTQ+环境调查》发现,80%的LGBTQ+美国人会抵制那些放弃DEI政策的企业,52%的人表示他们会积极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
玩家以为是游戏公司抽了疯都去做DEI,实际上是游戏公司高层看到数据报告惊呼:“什么?如果不做DEI,年轻玩家就会抛弃我们?那不得不做了。
你作为玩家反对这种观点,但高层是信你还是信数据呢?“这可是客观数据,那不得不信了。”
像GLAAD和美国人权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笔者认为其更像是“宣传工具”而非客观可信的数据。至于会不会是他们配合Sweet Baby来创收,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顺便说一句,前面提到的偏民主党的Washington Post也推出过诸如“69%的美国人认为公司采用企业DEI计划是一件好事”的民意报告。
总之,你从美国民意调研的差异与偏向性,就能发现调研报告并不一定能反映被调群体的总体倾向,游戏公司内部和外部机构的调研也是如此。

绝对客观or相对客观
前面说了一些有明显偏向性的民调,那是不是民调都不靠谱呢?
也不是。
有一些民调机构的目的是帮助投资者做决策,对他们而言准确率就是生命,预测得越准确,就能获得投资机构的订单,这些民调机构还是靠谱的。
而且就算那些作为党宣工具的民调,也很少有公然造假的行为,更多是抽样的选择上可能不够有代表性等技术问题。
换句话说,党宣工具的民调有倾向性,但也不是完全虚假。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民调整合网站会把这些民调进行整合平均加权,给出一个结果,例如538、270 to win、Real clear Polling。

图片

但这些民调整合网站的结果也不是一致的,而是有明显的区别。
如果说民调本身还有很明显的倾向性,那这些民调整合网站根据完全一样的数据,根据不同的加权最终得出不同的结果,哪一个数据才是最真实客观的呢?
很多人眼中绝对客观的数据,其实恰恰受到了人类主观思维的影响,从抽样方式到加权,最终的结果也许与现实大相径庭。
举个游戏行业的例子,我曾看过一份自称面向全国学生的调研报告,报告选取的样本是深圳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学生,你觉得这个抽样是否能代表全国学生?
而一个游戏评测标准,在美术方面有多个打分项,那美术的权重是不是有些太高了?有些美术不占主要因素的游戏类型用这个标准打分是否准确?
一个游戏的SNS社区,玩家普遍反映某个设计有问题,结果策划单单搜集支持这个设计的言论向上汇报,这客观吗?
……
从现实到数据报告的流程中,指标的选取、量化标准的确定、样本的抽取等环节,人的主观思维都会对数据的客观性造成影响,最终导致数据失真。
如果看过很多数据报告,并及时复盘确认,就会对所谓的“客观数据”祛魅。
现在我们再看前面提到的DEI数据报告,就会有很多疑问而不是盲从,例如LGBTQ+群体与硬核玩家的重合度。
同理,对于我们手中的报告,也应该保持怀疑精神,而不是奉为圭臬。

单独逻辑or整合逻辑
关于美国大选的预测,我见过很多对于同一案例的不同解读。
例如巴菲特抛售股票,其公司现金储备达历史最高点,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哈里斯提议对年收入1亿美元或以上的个人征收25%的未实现资本利得税,巴菲特认为哈里斯即将获胜,所以先落袋为安
另一种观点则援引马斯克等人的观点,特朗普上台后的美股将“暂时混乱”,所以巴菲特的举措是认为特朗普会胜选。
这两种观点看起来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相反的论据。

图片

不止是巴菲特的行为,美股、美债、PolyMarket赌盘、乃至个案都有类似的不同解读现象。
例如之前密歇根州出现一例投票舞弊案,共和党支持者认为这说明了舞弊的确存在,而民主党支持者说如此严厉的惩罚正说明舞弊不可能大范围存在。
也有民主党支持者指出舞弊嫌疑人是宣誓投票,宣誓投票审查更严格;而共和党支持者指出这张选票已无法追回,说明其经过了审查。
更有人说这个舞弊嫌疑人支持哈里斯,也有人说舞弊嫌疑人支持特朗普……
可以说只要市面上看到的任何信息,两党支持者都会给出其更有利于己方的解读,而且这个逻辑听起来也很合理。
实际上,听起来合理的逻辑,在受到反例挑战后和更多逻辑的共同作用下,就不见的合理了。
我国古代寓言就有这样的案例,《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就讲述了公叔痤如何利用“看似合理的逻辑”离间魏武侯和吴起的故事。(具体内容各位可自行搜索)
这个现象其实在游戏行业也非常常见。
  • 有些是旧逻辑让位于新逻辑。
比如《王者荣耀》改版前,《全民超神》是整个手游MOBA行业的霸主,当时的主流逻辑也是认为其角色养成机制非常契合手游玩家的偏好。
图片
到《王者荣耀》改版归来颠覆整个手游MOBA行业,原来那套逻辑就不再有效了。
  • 有些则是逻辑本身就有问题。
开放世界热潮时有观点列举了诸多老IP的开放世界爆款,认为很多游戏都是做了开放世界才成为爆款的。
但实际上,开放世界游戏中存在不少如《真三国无双8》、《黑手党3》和《魔咒之地》这种可以说是暴死的产品,为什么不列举这些游戏呢?
图片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逻辑,只要缺乏讨论它、挑战它的环境,怎么样都能说得通。
大家还记得“倒逼精品”和“一鲸落,万物生”吗?
单独一个看似合理的逻辑,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听各种各样的逻辑再进行整合,才能更接近事实。
这次美国大选的舆论场,认为哈里斯获胜的信息和认为特朗普获胜的信息我都有看,也会去检查他们论据真实性,寻找逻辑的反例,这能帮助我找到相对客观的结论。

微观or宏观
看美国大选存在多个角度,比如只关注整个美国的选情,这是比较宏观的角度。
而对美国有一定了解的同学,可能就会关注七个摇摆州的情况,这就相对偏微观一些。
图片
而Ann Selzer这种深耕一个州民意调研的就更微观,其历史预测的准确率也是最高的。
越微观,就能越接近事物运作的本质。
理想情况下,如果能对所有州各县市选民的诉求进行整理,就能得到最准确的调研结果。
但这个工作量大到在目前的技术下并不现实,笔者则是选择跟随一些研究者观察了所有州的州选情,和一些关键州的县市选情,深入到一些具体议题看两党选民的诉求。
例如铁锈带的鲍勃·凯西、塔米·鲍德温、谢罗德·布朗等参议院候选人都或多或少表达过曾经对特朗普政府的支持,试图和民主党中的极左派拉开距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其自身对于总统选情的预测,也可能是对民主党一些极左政策的反对,结合一些民主党州参议院候选人打出“坚持常识”的口号,对于民主党都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而游戏研究,当然也包括其他行业研究,笔者的一个观点是宏观研究需要从微观着手。
在过去的开放世界热潮和二次元热潮时,对于这些游戏品类的研究非常粗糙,缺乏细节,结果是得出的结论并不能指导游戏开发,甚至很多是错误且矛盾的。
开放世界的优缺点是什么?开发难点是什么?玩家喜欢什么?是否适合多人网络游戏?……很多问题并没有弄明白就匆忙上马。
例如二次元热潮后涌现了一批二次元游戏,先是只有画风,但玩法与过去成功的二次元游戏差异较大的《机动都市阿尔法》和《王牌战士》,后来则是全都模仿的《幻塔》和《鸣潮》,以及后来的一些国潮、新怪谈等等……
图片
从这些游戏的设计和表现就能看出他们对过去的案例分析还停留在非常宏观的角度,没有从更细致的角度去探究过去成功案例的本质原因。
结果是,很多新的研究报告将这些失败案例解读为诸如“内容型游戏走向困境”的宏观变化,但如果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很多所谓的宏观变化只是新产品的品质无法满足玩家需求罢了。
例如SLG市场在《三国志:战棋版》和《鸿图之下》没有取得预想成绩后,一些研究报告解读为三国题材SLG市场饱和,而《三国:谋定天下》完全证伪了这一观点。

相信人or相信逻辑
最近几天,美国大选民调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Ann Selzer的最新民调认为红州Iowa将会是哈里斯领先。
图片
Ann Selzer的民调之所以能得到极大的媒体关注,是因为她既准又稳,也拒绝向大众认知靠拢,同时又能够非常精准地捕捉到选举前全国大势下的微观选民变动。
在2008 年只有Selzer准确的预见了奥巴马的爆冷胜出,而在2016 年和 2020 年周期,Selzer预测特朗普的胜选也非常准确
这样高的准确率和不为舆论影响的民调,足以证明其价值。
对于这个民调的解读,有人说Selzer一直准,这次也准;也有人说过去失败过,这次也是一次新的失败。
有观点认为这是为了为民主党助选,也有观点认为此民调说明其他摇摆州也大大高估特朗普。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此民调说明女性选民的被动员起来参与选举。
笔者的观点是,我从不以“某某人过去一直准,这次也准”的思维做判断,也就是说不会基于人做判断。
笔者并不认同Ann Selzer过去准这次就一定准的逻辑,当然也不是说这次就不准,我不会用这个去做判断,总体来说笔者还是认可Ann Selzer的独立性和能力。
而“为民主党助选”这种诛心论观点,我也驳斥过很多次,不能以诛心论去做判断。
至于以Iowa民调推测其他摇摆州,也需要看Iowa和其他摇摆州是否有同样的情况。
目前来看,“女性选民的参政意愿大大提高”是我比较认可的理由,这个理由有一些资料佐证,那就是Iowa州的反堕胎法案太过于苛刻——怀孕6周就不能堕胎。
图片
6周也太短了,很多女性都没意识到自己怀孕,这个反堕胎法案和严格禁止堕胎几乎没什么区别。
我们对比看一下,另一个红州堪萨斯则是禁止第22周后堕胎。
这样严苛的反堕胎法案,被认为是Iowa民调哈里斯领先特朗普的主要原因,笔者是比较认可的。
当然也有类似“Childless Cat Woman”这种特朗普阵营带“厌女”色彩的理由,但笔者认为不太可能是主要原因,理由是选民对选票的态度跟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很多人会说,选民讨厌特朗普所以选哈里斯,但是从研究和实证来看,选民是认为“A当选我利益受损”,“B当选我利益增加”中的两个或一个(尤其是后者)才会选B。
这个现象在日本等国也更为明显,不存在讨厌自民党就选立民党,大家还是选能满足自己诉求的政党,否则宁可不投。
再以美国大选延伸去看其他行业的研究,笔者不太赞同基于“人”去做判断,除非有相关的论据和逻辑,否则都需要去验证。

事前or事后
之前笔者和同行聊天,对方其实不太认可我做预测的。
因为预测难免失误,而整个环境对错误不宽容,大家更倾向于事后复盘,从结果倒推原因,永远不会犯错。
当然,事后复盘永远不会错,笔者就见过同一个分析师,《原神》上线前不看好,原神》上线后复盘说多好多好的案例,而且他领导也没有察觉。
但笔者认为,真正的研究是敢于预测的,哪怕错了也有价值,而事后复盘谁都可以找到看似合理的理由。
这次美国选举,笔者认为总体来看特朗普胜率较大,如果结果是哈里斯当选,那么女性选民投票率相较过去会有明显提高。
至于是否准确,马上就要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