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首届温泉半程马拉松
将于12月22日鸣枪开跑
让我们一同踏上
中国温泉之乡的赛道
来领略恩平深厚的文化底蕴
感受侨乡活力之城的独特魅力
跟着赛事游恩平
恩平的非遗赛道
等你来开启
让非遗技艺带你穿越古今
赛后时光也能嗨翻天!
截至目前,恩平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项,其中省级2项,江门市级8项,恩平市级22项。
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
01
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起源于清朝嘉庆年初,其精湛雕刻的墨砚曾被定为清朝贡品,工艺品《君子》、《文明再现》等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茶坑石雕刻技艺,是基于独特的茶坑石石材与中国文房四宝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传统手工技艺。一块茶坑石的设计、雕刻,因其皮层有多重黄色并随着雕刻的深度不同而层次分明。工匠们通过精湛的技术将石头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历史见证。2013年,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艺”被录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恩平民歌
02
据记载,明成化年间,在恩平民间开始兴起一种诗与歌相结合的清唱体,表达人们的情感和诉求,这种清唱体就是恩平民歌的雏形。恩平民歌大致可分为劳动民歌、仪式民歌和生活民歌三大类。劳动民歌包括牧童放牛时对唱的《牧歌》、收旧者走村过巷时唱的《收旧歌》、沿海地区群众海滩作业时唱的《螃蟹歌》等。仪式民歌主要是在民间仪式活动上演唱,有闹洞房助兴的《夹房歌》、为婚庆酒宴助兴的《花笺歌》等。生活民歌包括《摇钱树歌》,饮酒猜枚时唱的《莲花歌》、《喊三国》,以及儿童传唱的游戏、传统知识的童谣等。2012年,恩平民歌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恩平民歌曾唱进人民大会堂,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构建和谐侨乡,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恩平木鱼
03
恩平木鱼源远流长,起源于明成化年间,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恩平木鱼不断传承和发展,深受群众喜爱并流传至今,是一笔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2007年,恩平木鱼被列入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恩平木鱼有金腔、龙舟腔、庚子腔等十多种,多采用“七言”和“梅花间竹”韵,演唱形式由独唱发展到对唱、小组唱、木鱼剧、小戏、小品、快板等。
恩平濑粉制作技艺
04
恩平濑粉以其独特的口感而闻名。根据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国家人文地理--广东江门》记载:濑粉原创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以“韧、爽、滑”的口感著称。
恩平濑粉的制作顺序依次为洗米、舂米、煮粉头,最后一道工艺为压濑粉。将粉槽两头垫以长凳把搓好的粉团置于槽孔,塞上木塞。然后将木杠一端穿入粉槽和榨孔中,一端用力往下挤逼,木孔中就“濑”出又长又韧又爽又滑的粉条,故名为“濑粉”。2019年,恩平濑粉制作技艺被列入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恩平市“恩平濑粉”实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恩平濑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2022年,恩平濑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恩平烧饼制作技艺
05
恩平烧饼,俗称“恩平烧”。恩平烧饼制作历史已有500多年。一块烧饼足以品味恩平美食历史的韵味。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恩平烧饼逐渐从原本用于清明祭祖的祭祀食品,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恩平小吃。
恩平烧饼传统制作技艺是“炭烧”,经上下炉烘烤形成了恩平烧饼兼具香软脆糯特色,色香味俱全。2019年,恩平烧饼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3年,恩平金谷烧饼还获得了全国烧饼制作技艺表演赛“最佳风味特色金奖”。
恩平簕菜茶制作技艺
06
簕菜在恩平民间被当作蔬菜食用的历史久远,(1985版)《恩平县志》中就有“地方特色菜—野生簕菜”的菜谱记载。簕菜茶是簕菜食用的一种方式,(1979-2004)《恩平市志》“恩平簕菜”记载:“簕菜是当地传统美食,簕菜叶泡茶是当地传统民间习俗”,由此可见,簕菜茶制作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饮用簕菜茶的传统习俗。
簕菜茶的制作工艺流程有八个步骤,采摘、选叶、摊青、炒青(杀青)揉形捻汁、溢香(焙干)、簸选、包装。与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相似,簕菜茶的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揉捻。通过将杀青后的簕菜揉捻成条形,适当破坏簕菜叶的组织细胞,将茶汁揉出,使之附着于茶叶表面,让茶叶的内含物与空气接触,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转化,从而提高茶叶的香浓度。2021年,恩平簕菜茶制作技艺获批列入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恩平裹粽制作技艺
07
恩平裹粽的制作历史已超过250年。恩平裹粽原为村民采山干粮,逐渐演变为地方美食,历史悠久,制作技艺考究,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蕴含着感恩、崇德、祈福等寓意,是恩平海内外侨同胞的“乡味”,更是恩平人传承传统文化的承载物。
恩平裹粽的制作分为摘叶、采扎、备米、制馅、裹扎、煲煮等六大流程,每个流程又分多道工序,每道工序均需遵循一定的技术要领和礼俗。恩平人包裹粽的粽叶是从山里采摘的,名叫“箬叶”;裹粽子的带子是带刺的野生植物,名叫“蓢古”,蓢古两边带刺,恩平人将其割回来后用工具把刺去掉,削成细条。用这种蓢古带包扎的粽子特别扎实,既能使粽子里面的米受热均匀,又能使粽子散发出独特的香味。2022年,恩平裹粽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江门一款“非遗”端午味。
恩平腊肉制作技艺
08
恩平腊肉的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颇为讲究,选材就要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五花肉大多数分为五层,通常是两瘦三肥、三瘦两肥,除了选料和制作十分讲究,腊味晾晒亦很有讲究,最好是风高、艳阳的日子,让其自然风干。腊肉可以做很多菜肴,恩平人喜欢切片蒸着吃、炒芥蓝、蒸萝卜糕、做煲仔饭等。腊肉的香味特别浓郁,是恩平人秋冬饭桌上少不了的点缀。
2024年,恩平腊肉制作技艺被列入恩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那吉竹箩制作技艺
09
竹箩(又称谷箩)由黄竹加工而成,是农村中常见而必备的一种盛具,用于盛装谷米、豆、杂粮等物,每户多则数十担,少则数担。编织竹箩是恩平那吉人一门传统的手艺。每逢圩日,那吉不少村民便带着编织好的竹箩去销卖,有的人甚至还上村销卖,为家庭增加收入。
2023年,那吉竹箩编织技艺被列入恩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那吉古法凉粉制作技艺
10
凉粉,是恩平人的解暑神器,也是那吉本土的“非遗”美食。制作凉粉选用优质的沙河凉粉草为原料,沙河独特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合凉粉草的生长,晒干后的凉粉草色黑而有光泽、粘胶质丰富,因为坚持纯手工制作,纯天然、无添加,保留食材最本真的味道,制作出的凉粉也因此更加清甜爽口,成为独特的那吉味道。
2023年,那吉古法凉粉制作技艺被列入恩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土法黑豆沙制作技艺
11
豆沙分为水性豆沙和油性豆沙,其区别在于制作方法及配料,土法黑豆沙制作属于油性豆沙的制作,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工具及材料进行制作。土法制作出来的黑豆沙沙蓉细腻,甜香可口,油而不腻,香气浓郁。在恩平,至今还保留着豆沙的古老制法,这种制法不仅保留了豆沙的原汁原味,更承载着浓浓的情感和文化的传承。
2021年6月,土法黑豆沙制作技艺被列为恩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马拉松
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
更是一次城市文化的体验
非遗之旅
才是刚刚开始
这里有会讲故事的非遗技艺
快来
让你的笑容
成为赛后最美的风景线
策划:中共恩平市委宣传部
来源:恩平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