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谈 | 1年超600场马拉松,参赛超340万人,中国为何还是追不上日本?

全文4032字,阅读约需12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马拉松赛事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竞技水平仍与日本存在较大差距。

022024年北京马拉松共有3万名选手参赛,创纪录的182949名跑者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2949名选手。

03然而,中国马拉松选手在竞技水平上与日本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男子马拉松方面。

04为提升马拉松赛事软实力,中国需要在赛事组织、服务和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05除此之外,马拉松运动在中国应更多关注推广赛事影响力,吸引更多关注,切合全民健身主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杭州马拉松工作人员冲刺阶段引导失误,致冠军变亚军:痛失21万奖金

撰稿 | 霍森

编辑 | 许松

今天,一则“3万人北马奖牌全错了”的消息引发热议,北马奖牌背面左下角的世界田联认证标志有明显错误,北京马拉松应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Gold Label Races),但是奖牌上却显示为精英赛事(Elite Label Races)。今天下午,北马组委会迅速做出回应表达歉意,并承诺会为完赛选手重新邮寄正确的奖牌。

图片

北马的完赛奖牌把北马的赛事级别降了一级,而与北马在同一天举办的杭州马拉松,外国跑者因为误会工作人员的引导,将第一的位置拱手让出,最终第二名完赛,而第一和第二名的奖金差了近21万,杭州马拉松组委会也做出回应说明,并表示会不断深化各项保障工作,为跑者提供更好服务。

虽然北马和杭马在赛事组织、运行和保障方面暴露出了问题,但这都无碍马拉松运动近些年在国内的蓬勃发展,以及居高不下的热度。

超18万人报名北马创纪录

北京时间11月3日上午7时30分,2024年北京马拉松鸣枪开跑,共计3万名选手踏上北马赛道,其中包括了大众选手、全国马拉松锦标赛运动员及特邀选手。

作为中国田协市场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单项赛事,“北马”已经发展成为了享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盛事,它不仅是大众跑者的盛大节日,更是精英跑者向往已久的荣誉殿堂。

以“北马”为代表的诸多国内马拉松赛事,在近年来的日渐火热,必然也会顺理成章地建立起国内的马拉松文化,并带动跑者整体水平的提升,彰显出国家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重大意义。

图片

比起国内其他的马拉松赛事,“北马”因其独有的在首都北京天安门一起唱国歌、共同起跑的特殊体验,为赛事注入了浓烈的中国因子,因而也被称为“国马”。

而随着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热度的持续升温,“北马”中签之难已是众所周知。

2024“北马”赛事启动报名之后,三天时间里就吸引到了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82949名跑者提交报名信息,报名人数创历史纪录。国内报名跑者更是覆盖了全国的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

与此同时,经过40余年的深耕,“北马”已经成为了北京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0月31日,在“北马”开跑前,2024北京·马拉松博览会也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除了向民众们展示“北马”当前的商业运营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展示了“北马”曾经的辉煌与历史文化。

当胡钢军、李柱宏、杨定宏、王军霞和孙英杰这样重量级的名字配合着历史画面,与北京市的重要地标一起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北马”的标杆性地位自然无可撼动。

国内的“马拉松热”

现如今,以“北马”为代表,国内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大连五大顶级马拉松赛事为首,兰州、无锡、深圳、南京、成都、重庆、杭州、西安、广州等为第二梯队,后续更有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所共同构建的全国性的马拉松赛事体系。

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共举办了245场马拉松赛事、377场半程马拉松赛事,合计622场;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马拉松与半程马拉松赛事分别为175场和127场,合计302场;其中4月和11月这两个月里,全国举办的赛事数量均超过了百场。

从项目规模上来看,2023年路跑赛事中马拉松项目的规模为106.78万人次,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规模为237.72万人次。

图片

事实上,“马拉松热”已经成为了当下中国一种典型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当代国人对于体育健身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各地方为了城市的营销和推广所表现出来的对举办马拉松赛事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

根据公开数据表明: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带来了超过3.28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和11.45亿元的间接经济效益;2020年无锡马拉松,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为1.95亿元;2023年北京马拉松的直接经济效益为3.4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8.16亿元……‌‌

很显然,城市马拉松既展现出了赛事与地方经济的深度互动,又切合了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方向,也因此而令各地方城市趋之若鹜,尽管近两年来因为少数一些地方盲目“上马”导致些许乱象,但瑕不掩瑜,在多方合力之下,中国的马拉松发展迅速走上了快车道。

全国纪录&破3

随着中国马拉松赛事运营水平的提高,以及参与人数的逐年指数级递增,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也获得了不小的提升。

2024年,25岁的何杰在无锡马拉松以2小时06分57秒完赛,不仅再次刷新全国纪录,也将中国马拉松带进了“206时代”。

图片

半年后,30岁的吴向东在巴黎奥运会的赛道上跑出2小时12分34秒,创造了中国男子选手在奥运马拉松上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中国马拉松选手在世界综合性大赛上的历史最佳。

与此同时,32岁的女程序员黄雪梅又在同一条赛道上,以2小时41分03秒成为了巴黎奥运会大众马拉松赛的女子组冠军。

然而事实上,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就已经达到了世界准一流的水平,蔡尚岩和张国伟这两位全国冠军都可以拿到213(两小时十三分)之内的巅峰成绩;到了90年代,名将胡钢军打开了210的大关;新千年后,任龙云又进一步将纪录推进到了208左右。

但此后,国内的马拉松竞技水平的发展进入长达近十年的停滞期,直到2019年,董国建和彭建华才重破210。

2023年总共有5人打开了210大关,分别是无锡马拉松里何杰的2:07:30、杨绍辉的2:07:49和丰配友的2:09:21;以及首尔马拉松董国建的2:09:29和彭建华的2:09:59。

除了职业选手水平的提高,中国精英跑者的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据北马官方消息,今年北马共有3004人的完赛成绩成功“破3”(在3小时内完赛),这一数字打破了北马去年创下的2402人“破3”纪录。

图片

破3,是指跑者跑完42.195公里,总用时在3小时以内。要实现这个成绩目标,跑一场全马跑者每公里的用时必须控制在4分16秒以内。

2023年以前,中国马拉松赛事中从未出现单场“破3”人数过千人的情况,直至2023年无锡马拉松,1262人“破3”,打破了当时的国内马拉松“破3”人数纪录。2023年10月的北京马拉松,2402人成功“破3”,让该纪录易主。此外,2023年上海、杭州马拉松的“破3”人数均超过1000人。

今年,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的“破3”人数屡创新高。年初的厦门马拉松,2347人“破3”,非常接近2023年北京马拉松的数字。3月24日举行的重庆马拉松,1121人“破3”,同日举行的无锡马拉松更是多达3423人“破3”,打破2023年北马的纪录,仅次于瓦伦西亚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成为“破3”人数第3多的马拉松赛事。9月22日举行的衡水湖马拉松,也有1554人成功“破3”。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马拉松共有11897人成功“破3”,考虑到2024年已经完赛的厦门、无锡、重庆、衡水湖、北京马拉松赛事的“破3”人数均创新高,上海、南京马拉松等大赛尚未举行,不出意外,2024年中国马拉松的“破3”人数有望再创新高。

马拉松赛事“破三”人数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赛事的整体成绩水平,而国内越来越多跑者能“破3”,也意味着马拉松运动在国内的普及,以及跑者水平的提高。

与日本的差距

但总体而言,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距离世界顶尖水平依然有着肉眼可见的差距。

就算排除掉人种差异,与邻居日本相比,中国的马拉松竞技水平也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2024年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更上一层楼,在陈天宇令人惊讶地北马夺冠之后,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陈天宇在内的何杰、丰配友、桑吉东知、吴向东、贾俄仁加等选手陆续打开了210大关,而算上全部历史,中国能够打开210大关的,也总共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

然而,目前全球共有将近1500位跑者达成了这一成就,其中有超过180位是日本人。

而去年,日本完成210成就的跑者人数为42,今年日本的东京马拉松里就有19人突破了210(不全是日本人)……

根据国际田联的统计数据,2023年跑进230总人次前五名的国家是:日本(513人697次),肯尼亚(393人607次),美国(358人410次),法国(252人293次)和埃塞俄比亚(197人296次);中国(180人309次)正好排在第六。

而通过巴黎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亦能得到一个更为直观的对比。

中国的三名男子选手成绩分别是吴向东的2:12:34(40名),杨绍辉的2:14:48(55名)和何杰的2:22:31(87名)。

日本的三名男子选手成绩分别是赤崎晓的2:07:32(6名),大迫杰的2:09:25(13名)和小山直城的2:10:33(23名)。

中国的三名女子选手成绩分别是张德顺的2:36:47(59名),夏雨雨的2:42:10(72名)和白丽的2:44:44(76名)。

日本的三名女子选手的成绩分别是前田穂南(因伤退赛),铃木优花的2:24:02(6名)和一山麻绪的2:34:13(51名)。

就算不看巴黎奥运会,只看过往成绩,日本男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铃木健吾的2:05:28,也比何杰创造的新纪录快了少许。

日本女子马拉松纪录的保持者是野口瑞穗的2:19:12,仍是力压孙英杰石破天惊的2:19:39。

去年中国女子马拉松的最快纪录是张德顺3月在名古屋跑出的2:24:05,这也是过去11年来中国女子马拉松的最佳成绩——然而去年日本就有14人跑出了比这个更快的成绩。

这样一看,差距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不少。

当然,用日本这个例子来对比中国马拉松的竞技水平其实略有一些严苛,毕竟日本可以称为非非洲国家里的马拉松最强国。

图片

一方面,日本自身就有着酷爱长跑的民间传统,“箱根驿传”这一日本传统长跑赛事在日本社会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比美国超级碗。

而另一方面,因为长跑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精英跑者完全可以凭借长跑实力在大企业创办的“实业团”中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类似于中国90年代时机关单位招的篮球特长员工)。

另外,马拉松运动被日本当做一项提振国民精神的运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支持。

同时,日本的学校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跑步社团的学生可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进行系统训练。

除了上述这些,日本的东京马拉松还是世界马拉松七大满贯赛事之一(悉尼马拉松11月4日成为世界大满贯赛事),而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世界大满贯赛事。

结语

马拉松运动本身的意义,更多的是挑战自我极限,一味地将目光集中在竞技水平的差距上,反倒是落了下乘。

更何况,只论竞技水平,日本几乎已经是做到了黄种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但与非洲国家的选手相比,在人种天赋上的差距依然是不可逾越。

图片

马拉松——或者说长跑运动赛事,在中国的定位,更多应该着眼于推广赛事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关注,切合全民健身主题,回归城市举办马拉松项目的初心,而通过马拉松运动,带动全民爱上运动,对打造“健康中国”同样功不可没。

回归马拉松赛事本身,国内的马拉松在赛事组织、服务和保障等方面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而在国际田联白金标赛事等级认证标准里,赛事服务标准就是很明确的一条,所以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马拉松赛事的软实力,对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