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又有杀手锏,被港媒发现,人工智能无人机,让歼20战力猛增

解放军又有杀手锏,被港媒发现了。后者发布消息称,中航工业成都所与西北工业大学联手开发了一套搭载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电子战无人机。

据悉,该型无人机的系统内安装有一个大型语言模型(LLM),其复杂程度与ChatGPT相当。

图片【正在飞行的国产攻击-11无人机】

这一设计极大提高了无人机的数据处理速度,效率远胜传统的智能处理系统与人工处理,从而让无人机具备了快速干扰敌方雷达和无线电通信的能力。

得益于此,有港媒还称该型无人机的出现为“军事技术的一大进步”。

港媒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因为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干扰技术以及针对性的反干扰技术也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只是在这一过程中,反干扰技术的进度始终要更胜干扰技术一筹。

图片【港媒对于解放军电子战飞机引入人工智能决策的报道】

这一问题在现代空战中尤为明显,究其原因就在于干扰机与雷达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功率差距。

以美军的EA-18G电子战机搭载的ALQ-99干扰机为例,该型干扰机峰值功率不过10.8千瓦,22年经过升级后更是下降到了6.8千瓦。作为对比,国产YLC-2机动雷达的峰值概率高达85千瓦。

要知道YLC-2还只是个探测距离200公里的中等尺寸雷达,如果是那些专门进行用于远程探测的大型雷达的话,峰值功率达到数百千瓦不是什么难事。

图片【美制ALQ-99电子干扰机】

面对这种小则数倍、多则数十倍的功率差距,电子战机显然不能直接上去正面对抗。也因此,美军的EA-18G、解放军的歼-16D多采用“旁瓣注入式干扰”等可以四两拨千斤的干扰技术,以实现用小功率干扰机对抗大功率雷达的目的。

但想要实现这种干扰技术并不容易,它需要电子战机能够精准解析目标雷达的信号。如果是一些老型号雷达的话,这种调制解析或许不是什么问题。

可如果对方雷达有所准备,不断调整发射信号反制解析,那么电子战机这边的解析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破解失败。

毕竟直到现在,这类任务都是需要人工与解析系统互相配合进行的。美国海军的EA-6B电子战机会采用4人机组,就是因为当时的技术不太成熟,需要配备3名专业的电子反制官操作系统。而今天技术虽然好了不少,但我们在歼-16D或是EA-18G上还是能够看见这些专业人员的身影。

图片【美军EA-6B电子战机采用4人机组】

这也是为什么港媒会将这架电子战无人机称为“军事技术的一大进步”。因为这是一架无人机,人工智能与大型语言模型的加入,使得该机的电子战系统可以全自动处理这些以前需要人工+机器协同处理的工作。极大提高了该型无人机解析效率的同时,也对现有反干扰技术发出了挑战。

试想一下,如果这型无人机开始批量在解放军中服役,甚至是与歼-20战斗机配合作战。那么西太美军还能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对歼-20的行踪了如指掌吗?

这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前面已经提到该型无人机是中航工业成都所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的,而中航工业成都所就是歼-20的老家,这架无人机的设计更是有歼-20的设计师参与其中。

图片【央视曝光的双座型歼-20战斗机】

更不用说被外界视为“无人机指挥机”的双座版歼-20,从被曝实机下线到现在也已经过去了至少2年时间。歼-20用上国产“忠诚僚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这些“僚机”里除了会有攻击-11外,解放军也完全有可能往里面再添一两架无人电子战机,作为歼-20的得力助手辅助作战。

届时,凭借歼-20战斗机自身优异的隐身性能以及无人电子战机提供的掩护,西太美军对歼-20的探测范围与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出现“歼-20过来飞一趟,西太美军都不知道”场景的可能性并不完全为零。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该型无人机上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胜任电子战机的职能。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被应用在其他无人机甚至是有人军机上。

无人机就不多说了,如果一架人工智能无人机具备自主执行任务的能力,那么这几乎可以给现有的军事体系带来革命性影响。

图片【歼-20战斗机协同攻击-11作战想象图】

别的不说,如果与歼-20配合作战的攻击-11可以做到脱离指挥机后自主飞往指定空域搜索、打击特定目标。那么敌军针对无人机控制链路开展的电子干扰,将很难起到遏制无人机活动的作用。无人机依旧可以继续执行任务,机上的人工智能承担起了“飞行员”的职能。

而在有人机上,一款可以快速分析信息的人工智能也是现在飞行员急需的。

毕竟现在的战斗机越来越先进,驾驶舱里的仪表数据也是越来越多。如果每一项都关注,那么飞行员的两只眼睛根本不够用。可如果不看的话,飞行员就很可能会在交战中与胜利失之交臂。

此时,如果有人工智能可以实时整理这些信息,并在特定时间点上将其中的重点交给飞行员查看,那么飞行员就可以一边专注战斗,一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制定后续飞行计划,实现高效率的一心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