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轩(湖南师范大学)
近日,《人物》杂志在微博发布了关于《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以下简称《外卖》)的几点声明,明确指出该报道的原创作者为杂志的资深记者赖祐萱,而非此前被部分媒体和公众误认为作者的孙萍教授。
《外卖》是《人物》杂志的独立选题,然而如今原创方却不得已通过梳理时间线、收集图文证据等方式来自证其原创性。这不禁让人深思:在传播过程中,作品为何会发展到需要作者自证来说明其与作品关系的地步?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尊重原创?
《外卖》以外卖骑手为切入点,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算法系统对骑手的巨大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安全、劳动权益等问题。自发布以来,这篇文章凭借深入的调查和真实的访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者赖祐萱经过近16个月的走访和调查,完成了五稿定稿的报道;为增加文章的学术支撑,她还与时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孙萍进行了1小时电话采访,随后《外卖》正式在《人物》公众号上发布。
然而,随着报道的广泛传播,部分媒体和公众误将孙萍教授视为原作者。人们出于对学术界的想象,理所当然地认为新闻传播学学者孙萍是此选题的研究者,进而认定“系统”问题的探究应当出自学者的理论研究,而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画也必然源于学者的田野调查。因原创作者未公开澄清自己的作品关系,作品被人们误认为出自头衔和学术背景更高的学者之手,导致不实传播不仅误导了不知情的公众,更损害了原创作者的权益。当不实信息广泛传播时,原创作者反倒陷入了自证维权的尴尬境地。
误解产生后,不澄清即是纵容。诚然,孙萍从未主动声称自己是《外卖》的创作者,但当宣传活动称她为“原作者”或“原始研究者”时,她未予以纠正;在媒体将《外卖》与其田野调查紧密联系时,她也未予“解绑”;在社交平台回复“有幸拜读过孙萍老师的《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帖子时,她仅表示“谢谢宝宝的认可”。她未否认、未澄清,《外卖》与她越走越近,而与原创作者渐行渐远。刻意的沉默模糊了作品的归属权,迫使真正的作者不得不进行自证。作为新闻传播学者,更应尊重新闻从业者的版权,维护学术界的严谨性和媒体的公信力。
在数字时代,信息传播飞快,作者与作品的联系变得若隐若现,甚至有时原创作者还要通过自证来维护对作品的权益。当原创作者困于自证之中,我们应当做些什么?我们应始终保持理性和审慎,避免盲目跟风和传播误导性信息;对任何报道和言论都需深入思考和判断,以免被不实信息误导。我们更应营造尊重原创的环境,保护原创作品,因为这是媒体和创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也是维护媒体公信力和社会正义的基石。唯有坚持尊重原创,才能激发创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最后,感谢《人物》杂志和赖祐萱为公众提供了一篇有深度、有温度的调查报道,让我们看到了外卖骑手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困境与挑战。也感谢《人物》杂志的及时声明,澄清事实真相,这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更是对原创精神的坚守。相信未来,原创作者将不必再困在自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