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场波动影响,导致辖区肉牛产业受到冲击,为破解困境,巴胡塔苏木积极探索以社会化服务推动肉牛标准化育肥的新途径、新方法,变困难为机遇,推动肉牛产业规模化、社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日前,在通辽市“比武争星”擂台赛上,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党委书记吉如和介绍道。
育肥前的牛(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人民政府供图)
通辽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苏木位于北纬42°至45°的肉牛养殖黄金地带,是“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地类型群”发源地,2024年更是被评为国家级“肉牛产业强镇”。近年来,苏木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锚定巩固全国肉牛产业强镇目标,积极探索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发展标准化育肥,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整合资源“抱团”谋发展
巴胡塔是肉牛大镇,2024年黄牛存栏达到8.7万头,常住人口人均8头。如此庞大的养殖规模,以及“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面对肉牛价格下滑压力,巴胡塔肉牛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
“去年开始,我们一直在思考破局之法,显然在困境下,想要产业长久繁荣发展,老办法、老模式肯定不行了,必须得转变思路、改革创新。”巴胡塔苏木副苏木达刘金山说道。
年初以来,苏木党委、政府和嘎查“两委”多次会议研究,决定整合资源,发展以肉牛育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以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为依托,以养殖户为基础,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标准化育肥”模式,改养殖户“单兵作战”为“抱团战斗”,增加养殖效益,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企业落户“科学”助发展
经过前期多方调研、多次沟通后,苏木最终决定与通辽绿野饲料厂合作,嘎查提供养殖小区作为阵地,牧民将牛托管到小区后,由饲料厂进行标准化育肥,有效解决“谁来养牛、养什么牛、怎么养牛”问题,保障了育肥的精准性、规范性、科学性。
“我们饲料厂主营业务为饲料生产,所以针对肉牛不同育肥周期,可以提供最为科学的饲料供给,同时我们通过佩戴耳标、购买机械、引进人才,实现了育肥的数字化、机械化和科学化。”绿野饲料厂负责人武永明介绍道。
在效益分配上,经过三方协商后明确,嘎查集体仅收取场地租赁费;企业主要是按照牛的增重量,以市场价收取费用;而牧民则是在牛育肥2~3个月后,可将牛接回,或者按市场价售卖,保障了企业、牧民、集体各方收益,实现“共赢”。
示范引领“带动”共发展
起初,牧民们对于托管育肥并不积极,很多人都抱有怀疑态度。因此,苏木党委、政府就选取辖区内哈伦呼都嘎嘎查作为试点,动员一些有意愿、敢尝试的养殖户,开启了第一批的肉牛标准化育肥。
苏雅拉图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的托管牛头数已经达到了70头。“当初我就想着反正牛也卖不上价,饲草还越来越贵,不如放手一试,没想到9月份第一批出栏,我41头牛就净赚了5.1万元。”在谈到托管收益,苏雅拉图高兴地说。
在今年9月,养殖小区出栏了第一批63头育肥牛,此次出栏收益最低的一头牛是1100元,最高的达到了3600元,同时小区还聘用了2名农牧户,每人年增收5万元。有了这次的成功,目前牧民们热情空前高涨,哈伦呼都嘎嘎查养殖小区已满,查干塔拉布日、伊和布拉格等嘎查也已开始签订合同,小区正陆续进牛。
“目前,除了标准化育肥,在改良、防疫、技术保障等方面,苏木都在进行社会化服务尝试,下一步我们还会探索更加多样的、适配的、科学的服务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让苏木牛产业更牛,让牧民更富有、更幸福。”巴胡塔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达包山信心满满。(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