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智地动迁安置房项目打造“好房子”样板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安置房是政府工程、是民心工程,承载着无数家庭对新生活的期待。如何将安置房建成“好房子”?中建智地开发的闵行新城MHC10105单元08-07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宝悦璟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片

从“单向发力”到“双向互动”

走进宝悦璟庭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作为上海市闵行区重点推进的动迁安置房地块,该项目由7幢14层住宅、公建配套及地下车库等组成,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面封顶,计划于2026年完工交付。届时,610户七宝村村民将搬入新家,实现自己的安居梦。

“在建设之初,我们就通过走访来梳理住房痛点”。项目设计负责人顾逸雯表示,动迁安置房的建设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确保民生工程紧扣民心,项目邀请七宝村民全程参与动迁小区建设,提出了道路避免急转弯、小区标识要明晰、凹坑草坪不利于排水等村民重点关注的问题。项目针对业主住房痛点进行重点打造:在路网规划上,实现人车分流最大化、行车干扰最小化、归家动线仪式化;在户型设计上,在面积限制的情况下对户型不断进行优化,空间方正、采光通透、大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在景观设计方面,增设适老设施和童趣乐园,丰富老人和儿童的活动空间……

“我们将‘单向发力’转为了‘双向互动’。”项目负责人李玮倬表示,项目通过走访、座谈、张贴二维码等方式,随时随地听取村民意见,让村民全程参与动迁小区建设,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增强了村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图片

以高品质商品房标准打造高品质保障房

从社区门仪到一轴三带十境园林景观,从艺术化仪式门头到马头墙屋顶挑檐,从竹编、格栅到砖墙肌理等在地化符号……项目承袭七宝村文化基底,围绕水乡古韵的温暖氛围,营造出曲水萦商的阡陌生活感受,还原了充满属于七宝当地特色的空间记忆。

“我们以‘人居’为基准点,让动迁居民住得舒心、住得幸福。”项目工程负责人孟华表示,房屋质量是被拆迁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隔音不佳、串味困扰、渗漏问题频发以及开裂等住房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顽疾,宝悦璟庭项目严格践行国家行业标准,按照中建智地工程管理办法的各项细则严控各项工序。质量过程验收除了质量三检原则外,还引进了第三方评估体系进行过程评估,同时按地方政府要求纳入IDI工程质量缺陷保险TIS检查体系,多重质量控制措施,将质量隐患控制到最低,在保证基本的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做到不空,不裂,不漏。在后期可能出现的重点问题上,如隔音、烟道串味、墙体窗洞口渗漏等方面,研究改进工艺工法,严格施工工序。

“在门窗洞口的渗漏控制工艺上,我们是工序控制和管理动作同时发力。”孟华解释说,一方面预留结构企口,另一方面,窗框塞缝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满塞后,满刷JS防水。在管理工作上,每一道工序设置项目验收停止点,并在防水涂刷完成后,进行外窗100%淋水试验,有效解决了渗漏问题。

质量管理的难点在于把看不见的,看似常规的东西,管控好,落地好。只有做到好设计、好施工、好管理,才能建设高品质住房,让人民群众住上心中期待的“好房子”。

图片

特色配套安心更暖心

走进宝悦璟庭,项目巧妙地对空间进行了活化利用,精心打造了多个功能板块,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书吧内书香四溢,居民们可以在此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在健身房内,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居民们可以在这里强身健体;儿童活动区,孩子们欢声笑语,尽情玩耍,释放天性;老年康养区,则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的好去处。

除了功能板块,宝悦璟庭还注重社交场所的打造。社区中心作为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不仅提供了宽敞明亮的活动空间,还融入了适合老幼的特色配套。在这里,老年人可以参加兴趣小组,学习书法、绘画等技艺;年轻人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孩子们也有丰富的娱乐设施,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宝悦璟庭,空间不再仅仅是居住的载体,更是记忆的植入。每一个功能板块、每一处设计细节,都承载着居民们的情感与记忆,房屋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

“安置房也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也能实现安居梦圆。”项目负责人李玮倬表示,“好房子”的定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居住空间,它承载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项目按照“绿色、舒适、美观、便捷、智慧”的要求,使“安置房品质达到同区域内普通商品住宅中上水平”,打造出安居好房子,让安置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