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紫金山脚下,一个叫“龙湖紫金mall”的夜市突然爆火,在社交平台上被誉为“南京最好吃的夜市”,每天晚上,夜市里人头攒动,近百个小吃摊位灯火通明,多个摊位前排着好几米长的队伍,年轻人手里抓着刚出炉的美食在过道穿梭。
高铁南京南站附近,另一处叫“乐乐街”的夜市开业不到一年时间,这里聚集了60多家摊位,不时有拖着行李箱的年轻人来打卡,臭豆腐、烤鱿鱼滋滋飘香。
和东躲西藏的马路“野生”夜市不同,这两处“新鲜出炉”的夜市都是在属地街道和城管、公安交管等多个部门的支持、协调下推出的,烟火气的背后,是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这些夜市的背后,是街道还有各个区的管理部门在提供保障。”南京市商务局相关人士表示,要协调好“秩序感”和“烟火气”,才能为夜间消费市场注入更多新活力。
乐乐街夜市 李欣欣 摄
转变思路
葱油饼、菜煎饼、铁板豆腐、铁板鱿鱼……每天傍晚时分,“龙湖紫金mall”夜市的小吃摊灯牌亮起,几家人气高的摊位就已经开始排队了。这处夜市设在商场的一片露天广场上,走在人潮涌动的过道中,会觉得夜市的布置有点杂乱,但从商场高处往下看,这些摊位的摆放其实井然有序。
这处夜市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着媲美“路边摊”的浓浓烟火气,但又兼具“秩序感”。这是去年7月南京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发证准许的一处“临时摊点群”。夜市经营者孙超说:“去年7月我和哥哥去申请办夜市,一周多的时间,街道就批准下来了。”
孙超和哥哥孙宁两人之所以能在2023年7月盘下商场的这片空地办夜市,得益于江苏省政策层面的改革创新。就在去年5月1日,新修订的《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有一个变化:对外摆摊点不再一味禁止,而是可以有条件地设置“摊点疏导点”,如划定经营区域,明确经营时间、经营范围,根据需要和有关规定配套设置供水、供电和污水、垃圾收集等必要设施,确定管理责任人。
在街道和城管、公安交管等部门的支持协调下,去年7月孙超把夜市办了起来,他“招募”了50多家摊贩,有的是此前在路边、桥下设摊多年的野生小吃摊,也有正在寻找稳定场所的小吃经营户。然而,开业时恰逢周边几个大学放暑假,加上阴雨天气多,一开始夜市的经营状况颇为惨淡,摊贩也陆续离开了,最萧条的时候——去年11月一度只剩下8个摊子,这让孙超有些气馁。
在街道办的鼓励下,孙超又重新去招商。转机发生在去年12月,一家做天水麻辣烫小吃的经营户找到孙超,想来夜市摆摊。今年年初,天水麻辣烫忽然爆火,成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美食,巧的是这家经营户的摊位在3月1日进场开张,正好搭上了这一波“流量”,开业第一天摊位前就排起长队。孙超和商户们开始学习拍视频,把夜市的照片、视频发在社交平台上。
“那段时间夜市的知名度一下就起来了,苏州、常州等地的客人都来了,甚至有客人专门从上海开车来吃。”孙超说,现在周末晚上的客流能达到一两万人次。
很快,四面八方的经营户主动找上门来。一名原本在上海摆摊卖生蚝的摊主找到孙超,把小吃摊从上海搬到南京,还带来了好几个摆摊做小吃的朋友。“目前已经有近1000家经营户有意向来摆摊,但夜市的场地有限,基本饱和了。”孙超说,他特别希望有机会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再办一个规模更大的夜市。
“夜市最起码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就业问题,每个摊主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孙超说,有的摊贩以前在路边摆摊,很不稳定,不敢生孩子,“最近我们商户里有好几个生了二胎、三胎的,他们都说现在安稳了,可以生娃了。”
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南京南站商业中心区民智路的“乐乐街”,也是一条刚开业不久的夜市街。一年前,这条街区缺乏特色,没什么人气,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城管局的整治提升后,将街区定位为“特色、活力、烟火气”。去年10月正式开街后,每天傍晚,沿街两侧的摊位就亮起灯牌,各类小吃饮料、文创义卖等摊位一字排开,“乐乐街”日均客流5000人次,节假日可达1万人次。
“龙湖紫金mall”夜市 李欣欣 摄
烟火气的烦恼
从“禁止设摊”到“有条件放开”,背后是相关管理部门思路的转变,但更考验城市管理的智慧。夜市的烟火气离不开滋滋飘香的小吃摊,而小吃摊一多,又容易带来油烟弥漫、噪音刺耳、垃圾遍地等问题。
在“龙湖紫金mall”的一楼广场,夜间摆出的几乎都是小吃摊,烧烤、炒饭、海鲜等一应俱全,如何维护好夜市的卫生、安全、环境?这是管理部门和夜市运营方面临的挑战。
“产生油烟的摊位必须要安装油烟净化器,另外放音乐的摊位在工作日晚上9点前必须关掉音响,节假日晚上10点前要关,高考期间所有商户都歇业三天。”孙超说,食品安全和消防方面,街道和相关部门会定期给摊贩们上培训课,对食品生鲜也会不定期抽检。另外,每天晚上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对每个煤气罐检测两次,确保没有安全隐患。
“龙湖紫金mall”夜市一角 李欣欣 摄
“乐乐街”夜市在开业时,社区、商户、居民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等共同组建“乐乐街”共助会,定期召开议事会,协商处理街区大小事务。今年上半年,刚开业不久的“乐乐街”一度收到了附近商务楼上班族、来往游客的投诉,部分小吃摊的摊主不注重马路的环境卫生,随意倾倒污水、垃圾,导致整条街的形象受到影响。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和夜市运营方一起采取措施,让所有摊位统一停业7天,进行整顿,商户和经营品类都进行了“换血”,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雨花台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样板街区,还会定期播放露天电影、举办小型音乐会,成为年轻人夜间社交的集聚地。
南京对繁荣夜间消费的探索和尝试还在持续。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个城市的核心区如何把夜市做起来?这需要多个部门去包容,大家能协商一致,先尝试摆出来,再看效果如何。”以南京新百东侧的夜市一条街为例,这里是南京新街口商圈的繁华地带,商业中心林立,最近在商务、城管、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多部门的协同下,一条汇集了小吃、文创等各类外摆摊位的夜市开了出来。
在夜市的管理中,南京主打的是“服务”和“支持”:如城管部门指导夜市管理方做好垃圾回收、场地清洁、投诉处理等工作,避免夜市脏乱差以及投诉无门的现象发生;公安交管部门做好夜市周边区域道路秩序保障工作,视情况增加临时停车位、乘车点等。
2021年,南京曾在一份《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中,以夜间声环境达标率92.7%排名第一,摘取“全国城市最安静的夜”这一称号。“南京历来的夜间消费重在文旅,在以餐饮为主的传统夜市消费方面,其实并不算擅长。”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坦言,但夜市的需求肯定有,尤其是年轻人有需求。近两年,南京在努力打造夜间消费热点话题、提升夜市品牌IP影响力。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南京全市共推出了95处夜市,有临时性的主题夜市,也有常态化的长期夜市,在实践中探索“秩序感”与“烟火气”的并存。
不过,也有市民提出,和重庆、长沙等网红城市相比,南京的夜市相对比较散,规模和名气还有很大差距,期待南京各个管理部门能进一步形成合力,打造更具规模、更有亮点的夜市,让南京夜晚的烟火气更“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