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批集采报量目录官宣。记者梳理目录发现,来自成都的药企科伦药业21个过评品种在列。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集采的入围门槛再次提升,需达到7家及以上企业方可参与,科伦药业21个品种成功突围,足以显示“成都造”新药的创新实力。
21个品种获批上市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组织全国各省份、地区进行大规模药品“团购”,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
日前,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第十批国采正式官宣。据悉,第十批国采涵盖10个治疗大类,共涉及263个品规,包含62个品种。同时,入围门槛更加严苛,由此前的5家及以上提至7家及以上,其中38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10家及以上,药企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记者梳理名单发现,新注册分类品种审评方面,科伦药业有21个品种获批上市并视同过评,包括吡拉西坦注射液、奥拉帕利片、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瑞戈非尼片、艾地骨化醇软胶囊、盐酸乌拉地尔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等。
值得一提的是,21个品种中,多个品种为国内首批上市。其中,注射用美罗培南/氯化钠注射液、ω-3甘油三酯(2%)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16)/葡萄糖(16%)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为国内首仿+首家过评,布比卡因脂质体注射液、奥拉帕利片为国产第2家,地屈孕酮片、麦考酚钠肠溶片为国产第3家。
走向全国迈向国际 “成都”造创新药持续发力
作为成都的创新药龙头,科伦药业近年来研发管线快速推进,21个品种(3个首仿)获批上市、11个存量品种过评。而在此之前,已落地执行的前九批集采中,科伦药业47个品种成功中选。
公司是如何实现新药的“大爆发”?医药行业有个著名的“双十定律”,即新药从发现到上市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元。这一定律,揭示了创新药研发的真实写照。“我们只会做一件事情:就是把决定要做的事情做好。靠着这么一份坚持,我们得以走到今天。”科伦药业表示,自创立以来,科伦先后将上百亿元资金投入研发创新。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公司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超过营业收入的10%。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15.84亿元,目前,30余款创新药在研,其中,10余款处于临床研究阶段,4款产品上市可期。公司累计有166个品种过评(47个首家),21个品种拟纳入第十批集采。
不止科伦药业,今年来成都创新药喜讯不断。不久前,成都创新药企业百利天恒公告显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生物药注射用BL-B01D1(用于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标志着该产品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成都创新药“出海”也捷报频传。今年3月,科创板上市企业百利天恒收到由全球生物制药公司巨头百时美施贵宝(简称“BMS”)支付的8亿美元首付款。此前,公司和BMS就一款抗体偶联药物(ADC)BL-B01D1“出海”达成合作,该笔交易潜在总交易额最多将达84亿美元,打破中国创新药出海首付款新纪录。在2022年,四川科伦博泰与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先后三次签署独占许可及合作协议,将其创新管线中9款在研ADC候选药物项目以全球独占许可或独占许可选择权形式授予默沙东,合作交易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在2022年全球制药行业授权交易合作TOP10中排名榜首,刷新了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金额新纪录。
成都造创新药迈向国际舞台,离不开地方的产业土壤。近年来,成都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成都市政府陆续发布了《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成都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多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创新鼓励政策,产业发展规划与科伦博泰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极大地激励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科伦药业方面表示,多年的快速发展,让公司深刻感受到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磁吸”效应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及创新成果涌现,药品“出海”提速。这一深刻变化,关键得益于成都市对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重视及大力支持。成都多次出台行业相关的鼓励政策,全方位保障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造就了良好的生物医药发展环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泰山 图据受访者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王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