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3日,西班牙官方最新数据表明,由强降雨引发的洪灾已造成至少214人死亡,且仍有多人下落不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在电视讲话中指出,这场灾难是本世纪以来欧洲第二致命的洪灾,突显了西班牙乃至欧洲在防洪和气候变化适应方面的严重短板。
今年10月29日夜间至30日凌晨,西班牙东南部的巴伦西亚省迎来了超乎想象的暴雨。仅在8小时内,巴伦西亚市郊的奇瓦镇就降下了491毫米的降水,超过该地区过去20个月的降水总量。这一极端降水量直接导致了奇瓦河谷的洪水泛滥,快速蔓延至巴伦西亚市区,摧毁了沿途的河堤、桥梁、公路和铁路。市区多处街道和民宅被洪水淹没,数十辆车被冲堆成堆,阻塞了交通。许多人来不及逃生,甚至被洪水卷走,失去了生命或下落不明。
历史遗留问题
专家认为,这次特大洪灾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原因的叠加。首先,巴伦西亚省历史上曾发生过数次特大洪灾,尤其是1957年的“巴伦西亚特大洪灾”,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应对这类灾难,西班牙政府在1965至1972年间实施了“南部计划”,将原本直穿市区的河流改道绕行。然而,这一改道工程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河流被引向市郊小镇,并未流入地中海,而是汇入附近的沼泽湖。这一地理设置使得该区域易受极端降雨的影响,导致洪水泛滥。
其次,西班牙的干旱和土地沙漠化问题也是此次灾难的关键因素之一。西班牙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巴伦西亚省,长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土壤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研究表明,西班牙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面临荒漠化威胁,四分之三的土地呈现干旱或半干旱的状态,约20%的土地已沙漠化。在这种环境下,西班牙的防洪意识严重滞后,政府长期以来的应对重点主要集中在抗旱和防沙漠化,忽视了洪水防治。面对短时大暴雨,土地无法有效吸水,迅速积水并形成洪流。
气候变化 加剧
与此同时,气候变化对降水模式的影响也加剧了此次洪灾的严重性。西班牙国家气象局在10月30日指出,短时暴雨现象在西班牙变得愈加频繁,降水量有时甚至超过年均水平。该局强调,尽管需要数月时间来进一步研究此次洪灾的深层原因,但短时暴雨的增加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更温暖的大气层可以容纳更多的水汽,这导致极端降水事件愈发常见。此次西班牙洪灾便是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加速的典型体现。
世界气象组织也在其最新发布的《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正面临水资源过剩与短缺并行的双重挑战。随着气温升高,水文循环加速,暴雨的发生频率增加,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水灾和干旱交替发生。西班牙的洪灾恰恰是这一趋势的前兆,全球其他地区也可能面临类似的气候挑战。
反思与应对
西班牙暴雨洪灾的发生,再次揭示了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和防洪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长期以来,西班牙及其他欧洲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忽视和对气候变化应对的滞后,使得其在面临极端天气时的脆弱性暴露无遗。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防洪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在面对洪涝灾害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堤坝建设、河流治理和排水系统的完善,有效地降低了洪灾发生的风险,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西班牙的灾难应当成为全球警钟,提醒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防洪设施的完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各国必须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确保应对自然灾害时具备足够的准备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