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也就是北京时间11月4日,国乒世界冠军选手孙颖莎迎来了自己的24岁生日,她也在个人社媒上发布了一条动态简讯,表明自己身在训练场,并感谢了所有粉丝的祝福——怎么看都算得上是比较朴素的庆生了。
然而,与孙颖莎个人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粉丝们在包括石家庄、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在内的全国数十个城市里都举办了极其隆重的庆生会,且花样繁多,除了最基本的包场庆祝之外,还包括且不限于商场大屏幕投放、游乐园设施投放、大厦外观投放、花车巡游等各种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这已不是孙颖莎的粉丝们今年第一次这么做了,而是连续好几年都如此。
如此大范围的庆生活动固然彰显了孙颖莎的国民喜爱度,但也有许多人认为,以这样典型的饭圈行为模式给一名运动员烧钱庆生,恐怕不太合适,甚至会对孙颖莎本人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01 庆生方式夸张,容易败坏观感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粉丝们愿意自发为孙颖莎庆祝生日,这种行为的根源主要还是出于对孙颖莎本人的肯定和喜爱,在出发点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凡事总有一个度,如此过于隆重地去表达对一名运动员的喜爱,未必就见得是一件好事了。
首先,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只要一提到刷大屏、拉横幅、游花车的行为,基本会被路人将之与饭圈挂钩——这也是娱乐圈的流量饭圈最常见的应援手段。
而在总局三番五次下发文件要求整治饭圈乱象行为的今日,此类行为很容易让人把孙颖莎的粉丝群体与饭圈联系在一起。
其次,孙颖莎是一名职业运动员,虽然她也在好几个社媒平台上注册了个人账号,但所有的发布内容几乎就只有比赛训练、商务和简单的个人心情分享,由此可见,孙颖莎也应该是一个追求简单纯粹的人。
这样的孙颖莎,是否真的愿意让自己承受过度的关注,似乎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庆生活动虽说是粉丝自发,但不管是大屏幕投放、分发物料和组织集会,都少不了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而其中哪怕只要出现了一例说不清的集资行为,在舆论上承受压力最大的,依然会是孙颖莎。
为了避免自己热爱的运动员承受此类不必要的风险,诸如此类的活动确实不应该被提倡,“我们愿意”与“有钱任性”所能证明的热爱,用其他方式也能证明。
02 粉丝与饭圈的界限非常模糊,但不能一概而论
尽管如此,这样大规模的庆生活动,虽然未必合适,但若是扣上饭圈的帽子给一竿子打翻,也不对。
笔者在此前的拙作【乒乓】饭圈球迷凭什么嚣张?就因为出了几个钱?浅谈一下乒乓商业化的困局中提到过,当前国乒的商业化路线就是粉丝经济,这是国乒主动拥抱的结果。
然而,粉丝与饭圈之间的界限,其实一直非常模糊,很难对其做出具体的定义——哪怕是总局和乒协多次发文要求惩戒饭圈,但对于“饭圈”群体的定义,似乎也语焉不详。
所以,尽管大部分国乒运动员未必真的喜欢这种被过度的关注,也几乎没有任何引导粉丝的行为,但要求他们去限制自己的“衣食父母”,也实在强人所难。
回过头来,单说粉丝大屏投放、拉横幅、分发物料和组织集会的行为,如果确实组织有序,没有恶意引导消费、没有违反法律、没有影响和伤害到他人、也没有影响公序良俗的情况下,那无非只是单纯的市场商业行为,又有何不可?
毕竟粉丝群体并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组成的集合体,若只是因为看不惯,就要给对方扣上一个恶臭饭圈的帽子,那又有矫枉过正之嫌,亦不可取。
03 运动员属于赛场
孙颖莎的主业始终是一名乒乓球职业运动员而不是娱乐明星,粉丝们固然可以帮她做很多事,比如用这样的庆生会来给她增加人气、制造流量数据,以便于她接受到更好的商业代言——然而对于孙颖莎来说,只要是真正熟悉她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她想要的、所追求的,一直都是赛场上的胜利。
过度的粉丝活动,对于赛场上的孙颖莎并没有丝毫帮助,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到她的赛场表现。
比如巴黎奥运会上,正是一位失去理智的孙颖莎粉丝对陈梦竖中指,导致了孙颖莎口碑在中立群体当中被做坏,实属不该。
又比如,正是因为孙颖莎的商业热度太高,以至于她在巴黎奥运会之后,不得不连续出席多项商业活动,还要兼顾WTT澳门站、北京大满贯和亚锦赛,失去了休息和调整的机会,在亚锦赛里输掉了比赛,还不得不因为伤病退赛。
所以,想要给予自己热爱的运动员以支持,尽量还是应该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想想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