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误区多,如何才能不躺枪?

首届检验医学科普菁英大赛入围稿件

作者:赵晓明
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规律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逐渐成为常态,糖尿病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头号杀手”。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超过1个亿。

图片

大家都知道诊断糖尿病主要靠血糖检查,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h后血糖≥11.1mmol/L。患上糖尿病,监测血糖是治疗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


一些人在检查血糖时存在以下误区,下面一一详述。


只测指尖血糖,忽略静脉血血糖


现在便携式血糖仪的应用非常广泛,好多“糖友”家中都会自备一个。有时自己在家用血糖仪测空腹和餐后血糖都在正常范围,就觉得控制得很好,但到医院抽静脉血化验,血糖值确很高,为什么两者血糖差距这么大?难道指尖血糖不准吗?


血糖仪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与静脉血血糖值进行比对,只有测试值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才可以使用,一般一个月要比对一次,而不是第一次对比后就终身使用。


2.使用时要保证电池电量充足,如血糖仪许久不使用应更换电池后再使用。


3.血糖仪的试纸应存放于室温,阴凉干燥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4.要避免用力挤压手指,如过度挤压会使组织液汇入血液中,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5.测试时保证手指干燥,没有汗液、消毒液和其它残留。这样,才能确保指尖血糖更准确,接近静脉血糖值。

图片

并且,不能过分依赖指尖血糖,而不测静脉血糖,诊断糖尿病应以静脉血血糖为主。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当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这里的血糖都是指静脉血血糖,而不是指尖血糖。


检查前停用降糖药或过分控制饮食

检查餐后血糖的目的是检查药物对糖尿病的控制情况,如停药后测血糖,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还会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加重病情,所以为了反映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检查血糖当天应当正常用药。


有些人检查前过分控制饮食,使得血糖监测值比较理想,所测的血糖结果可能正常或者偏低一些,但却不能代表平常血糖控制的真实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检查前用药和饮食应和平常一样。


图片


只查空腹血糖,少查或不查餐后血糖


其实,餐后血糖也是血糖监测指标之一。在糖尿病早期,往往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如果仅查空腹血糖,部分早期糖尿病人就可能被漏诊。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它对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要优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在治疗方面,早期糖尿病人血糖只在餐后升高,应选用针对餐后血糖的短效降糖药较合适;而对于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的病人,长短效降糖药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很少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的是某一时间的血糖水平,在一天中是随时波动的,每个时间点的测量值不完全相同。


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和升高持续时间长,其结构稳定,直至红细胞120天生命周期结束,糖化才被降解消失。


糖化水平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能够客观反映病人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能准确地反映2~3个月内血糖控制的疗效,被国际上公认为血糖监控的“金标准”。糖化水平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监测指标,糖尿病病人的糖化长期维持在稳定水平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的风险。

图片


以尿糖作为诊断或治疗指标


有人认为,尿液检查尿糖阳性,就是得了糖尿病,尿液检查尿糖阴性,就可以排除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已治愈。实际上,肾病和其他一些疾病也能引起尿糖阳性,血糖在肾脏的排泄取决于三个因素:血糖的浓度,肾脏对血糖的过滤能力,肾脏对血糖的再吸收能力。糖尿病时尿糖的多少受肾糖阈控制,有时尿糖与血糖常常不成正比。有的糖尿病人在病情加重血糖很高时,肾阈值升高,可出现尿糖阴性。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而糖尿病人尿糖阴性也不能说明血糖控制较好。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健康教育,饮食疗法,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友们应该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选用监测方法,并将不同的监测手段进行联合,取长补短,全面了解自身血糖的动态变化,才能更好的结合饮食、运动、降糖药物,促进血糖达标,避免或延缓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维护身心健康。


让我们一起关注血糖监测,拒做“小糖人”!


图片


相关视频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