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焦庄户村,是北京作家浩然扎根创作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的重要创作背景地。昨天起,北京作协主席李洱等首批12位作家从这里出发,接续着浩然“写农民、给农民写”的创作理念,共同启动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
图说:上世纪60年代,浩然在顺义焦庄户村和农户一起劳作,并为农业社作词
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是一项长期的文学行动,从2024年至2025年,活动将组织100位作家分十个小组深入京郊100个乡村。该计划由北京老舍文学院、北京作协、北京文学期刊中心承办,旨在记录新时代首都山乡巨变,为北京市“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推进贡献文艺力量。
“这个时代发展很快,仅仅靠虚构和想象很难写出具有现实感的作品。”李洱认为,很多乡土文学作家了解的是他童年至青春期的土地,反而对他成人之后的土地、乡村的变化并不了解,“我们是旁观者,但不能做外来者”。关注中国乡村向现代化跃进的历程是很有意义的,他相信这次活动会对作家未来的创作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在走访过程中,北京作协副主席石一枫看到浩然的作品集,想起高中时就对《艳阳天》的生动语言留下深刻印象,书中第一章就写到“萧长春死了媳妇,三年还没续上”,随后用了一个歇后语“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喜鹊登枝》里的华北农村气息也扑面而来,和陆文夫《小巷深处》里的江南农村气质截然不同。石一枫感慨:“浩然心里有一个理想的乡村,他一直在为理想的乡村而写作,而文学正是向理想攀登、呼唤理想的途径,我们也希望心怀理想,如实记录今天的乡村。”
图说:顺义柳庄户村里的网红面包坊,也是一间农家书屋
从1994年第一期《北京文学》开始与北京部分作家发起和倡导“新体验小说”,到2010年《人民文学》也呼吁写作者告别向壁虚构,走出书斋,走向现场,探索田野和都市,以行动介入生活,以写作见证时代,“到现场去”,无论对虚构和非虚构而言,都至关重要。作家阿乙说:“北京市‘百名作家进百村创作计划’使我看到‘文学像影子、像镜子一样快速、准确地反映多变的时代’的可能。”他认为,这样的活动既使得像焦庄户村、牛栏山镇这样快步而稳健发展的村镇被呈现,也使得在京作家能有机会充分、深入接触一线,融入到群众中去。
作家叶晓和许多同行的作家一样,并没有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但他深知,农村是文学的沃土,京郊大地滋养了北京的文学,也培养了很多作家,诞生了大量优秀作品。来到乡间田野,他倍感荣幸,也倍加珍惜,希望借这次机会努力吸取营养,触摸到新农村的时代脉动。
书写时代、书写人民是新时代文艺的关键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韩子荣形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勇当新时代的“记录者”,深情书写首都山乡巨变的壮丽图景;要勇当新时代的“号角手”,广泛凝聚振兴首都乡村的强大精神力量;要勇当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力推动首都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图说:作家们在顺义区金牛村的村民家走访
首批驻村作家包括李洱、解玺璋、石一枫、兴安、温亚军、宋丽晅、阿乙、孙睿、王艳霞、叶晓、孟小书、阿依努尔。通过开展专题走访、交流座谈、图书捐赠、文艺指导等多样的互动形式,作家与目标乡村将实现一对一的双向奔赴。根据创作情况,作家将完成从“跑村”到“泡村”的转变,与原住村民、新农人长期结对,在唠家常、串“亲戚”、交朋友中持续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高质量完成创作任务。
期间,北京市文联将通过召开研讨会、改稿会等活动,提升作品艺术水平,最终将形成一套高质量文集,并推荐主流媒体刊发一系列优秀作品,一部记录全过程的纪录片也将同步拍摄完成。
(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