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能被收集到瓶子里?纸片也能切割木头?粘满“泡泡”的双手为什么不怕火?11月3日晚,2024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科学晚会在武汉一中报告厅举行,4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物理老师登台展示20余个趣味物理实验。老师们发挥才智,用创新、有趣的方式展示物理现象,阐释物理知识。有学生感叹,这些实验比小品还好看,让他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晚会现场。记者刘嘉 摄
这场晚会上,笑声、掌声、惊呼声不断。武汉科技馆的老师们从一根项链讲起,演绎“悬链线”的故事。他们运用悬链线的原理现场用木块搭出拱桥,拱桥上可以稳稳站一个成年人。
来自创坊科教、温州仰义中学的两位老师“复刻”了莱顿瓶,将塑料棒和羊毛摩擦产生的静电“收集”到瓶中。他们请现场观众手牵手后,其中一位观众触摸插在瓶中的金属棒,瞬间,所有牵起手的观众都被“电”得惊呼起来,重现经典静电实验“千人震”画面。
义乌市义亭中学的娄志刚、黄厉剑老师将普通纸片装到电机上,旋转的纸片竟然可以切割木头。原来,离心力让高速旋转的纸片绷直,即使是柔软的纸片,此时边缘的压强也极大,能轻松切开坚硬的木头。
武汉一中、江汉区教育局教研培训中心的雷雨、王颖擘两位老师带来了一艘精致的轮船,现场演示高温高压蒸汽如何推动活塞运动,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观众回到“蒸汽时代”。
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初级中学的老师邀请现场观众上台体验,将双手浸在“泡泡”里,随后在手掌中点火。火苗腾起,男观众却并未感觉到烫手。两位老师解释,丁烷是易燃气体,且不溶于水,把它注入加了洗洁精的水里后,会出现充盈着丁烷气体的泡泡,用浸湿的手捧起一堆丁烷气泡在手里,点火器一点就着。当丁烷燃烧殆尽后,火焰也随之熄灭,由于手处于浸湿的状态,水吸收了一部分热量,所以并不会被烫到。
往空中喷水雾感受“光的直线传播”,利用偏振片旋转产生的颜色变化呈现不一样的“黄鹤楼”,利用光学知识唯美演绎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整场科学大会精彩不断,亮点频出,台上台下互动热烈,展现了物理之美、科技之趣。武汉一初金雅校区学生王崧然感叹:“这些物理实验比小品还好看,我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生活中。”武汉一中高一学生冶梓毅说,这场科学晚会让他体会到物理的趣味,提升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这是一场精彩、丰富的科学盛宴,光学、热学、电学等都有涉及,让我沉浸其中,深受启发,原来物理可以这样学。”武汉一中物理教师钟佳清说,科学晚会上的很多实验环节可以运用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手、体验、探究中理解物理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未来,她还将继续思考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把课上得有趣、有味,发现和培养更多热爱科学的拔尖创新人才。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通讯员宋骥 张倩)
【编辑:陈明】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