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赢一场选战?

全文2289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选战是一场充满策略和竞争的过程,包括人事和财务两条线的准备工作。

02竞选团队在选前一年就开始组建,包括确定重要人选和筹备竞选办公室。

03竞争对手在选前可能会进行搅局,如民进党2016年和2020年大选时对国民党进行策动。

04选战中,选举操盘手需要全程把控,制定战略并调配资源。

05选后需要进行统战,包括犒赏功臣和拉拢敌方阵营,以保持团队战斗力。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选战,顾名思义是一场“战”,因此战争中的很多概念在选战中都有。

例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鼓作气再而衰,纵横捭阖出奇制胜等等。

本篇以此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打选战的故事。

图片

1、选前

一场重要的选战往往在选前一年多就要启动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主要围绕人事和财务两条线展开——组建竞选团队&筹款。

人事层面,除了围绕候选人产生机制推出有力竞争人选外,还要有一揽子的周边人员配套。

很多时候,候选人的“竞选办公室”俨然是一副“影子内阁”的架势,阵容十分豪华。

未来的国务卿、白宫幕僚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等重要人选早早便要确定下来。

在此基础上,大家齐心协力提出各种建设性政策和外交论述,辅助总统候选人冲刺。

成熟的选民会非常重视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班底”,请来的人履历扎实、作风专业、咖位大,对之后的竞选工作是很好加分项。

竞选办公室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操盘各种选举活动,经费、政策、文宣、组织、场务、情报等一应俱全。

作为竞选办公室的掌门人,竞选总干事承担的角色其实就已经有那么一点白宫幕僚长感觉了。

财务层面,募款往往是选前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哪个团队募款数额大,会被舆论认为是外界更加看好哪一方胜选,提前押宝。

总统竞选连任的情况下虽然省了候选人产生的过程,但由于要分心政务,事情同样是千头万绪。

即虽然看起来有四年任期,但总统真正有心工作的时间并不多。

前半年熟悉一下情况、维持一下稳定,任期中间要抽出大把精力去应付中期选举以避免提前“跛脚”,最后一年留出来打选战,焦头烂额。

图片

美剧《纸牌屋》的主角安德伍德是众议院多数党党鞭,他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许诺为国务卿人选。怎料总统当选后食言变卦,心生怨恨的安德伍德走上了给总统挖坑的复仇之路

既然一方有选前布局,作为对手的另一方就会有选前搅局。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民进党策动搅局国民党初选提名,使得国民党方面屡屡不能以最强候选人出战。

2016年大选国民党候选人提名时,民进党鼓励泛绿支持者大规模灌票给弱势候选人洪秀柱,成功帮其取得国民党提名资格。

之后国民党思考再三搞了一出“换柱风波”,元气大伤,惨败。

2020年大选国民党候选人提名时,民进党认为“落跑市长”韩国瑜比“霸道总裁”郭台铭容易打,又在初选提名阶段组织向韩国瑜灌票。

而国民党面对这种反串打击毫无还手之力,再度惨败。

直到今天,国民党连一个最强候选人产生机制都没整明白:

民主集中制直接提名→被质疑暗箱操作→容易闹分裂

全民调提名→被民进党组织反串→推不出最强候选人

图片

2、选中

结束粮草先行的筹备阶段后,一般在选举的前几个月双方会进入全力冲刺阶段。

选战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除了明面上展示自身形象的候选人外,背后必须有一位高明的选举操盘手全程把控。

打对方哪几个点,怎么打,什么时候打?

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哪几个州、哪几个县市最能见效?

针对选民结构或对方政策点提出怎样的我方论点最为有利?

承诺政策的目标客户是哪些人,能起到多大作用?

怎样才能让支持自己的选民尽可能多的出来投票?

……

选战选战,从战役策划到运筹帷幄,再到调兵遣将、阵前厮杀,一样不少。

相对于从一个编辑部班底靠打选战一路起家的民进党,办公室坐惯了的国民党在这方面要差很多。

抛开内部分裂、阵前倒戈这些陋习不谈,仅就选战的指挥水平而言,邱义仁等民进党著名操盘手可以甩国民党同僚们好几条街。

以《被零封的国民党》一篇提到的公投议题为例,国民党在最容易的“莱猪”上都翻了车。

事后回头想想,无论是“莱猪”还是最近沸沸嚷嚷的“核食”,其实并不是一个容易的突破点。

因为尽管大家嘴上不说,但心里都清楚:“莱猪”和“核食”本质上属于台湾交给美日的保护费,是民进党当局维系与美日关系的一种操作。

站在国民党打选战的角度,这俩议题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主攻方向。

图片

阿扁和他的头号军师邱义仁,邱义仁曾多次担任民进党大选竞选总干事,选战功力深厚。

3、选后

选后主要是一个统战的过程,既包含对己方功臣的犒赏,也包含针对敌方阵营的拉拢。

天下打下来了,如何论功行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做的好能够凝聚人心,继续保持团队强大的战斗力。

做的不好很容易分崩离析,祸起萧墙。

毕竟选举政治中选战是常态,过不了多久还要再选的,形成一套合理的激励流程至关重要。

选后论功行赏的思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赏罚分明,面面俱到”。

对于立下大功的给予国务卿、白宫幕僚长、部长等核心岗位,切忌像《纸牌屋》里的那位总统一样当选后对人食言。

因为利益是层层传递、层层授予的,如同生物学里的“食物链”一样。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安德伍德在全力帮助新总统竞选的同时,自己也拿着“候任国务卿”的title去向其他人、其他相关企业做了很多承诺。

你现在不给人家兑现,安德伍德如何向他们交代呢?

没有怨恨是假话。

对于参与助选、起到一定作用但作用不算大的,同样得给予反馈。

举个例子。

2012年美国大选的激烈关头,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卡罗琳·肯尼迪力挺奥巴马,称:“奥巴马像我的父亲。”

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都清楚,肯尼迪在美国历届总统中的人望是极高的,加上其被刺杀的经历,又平添了不少同情分。

作为女儿的卡罗琳·肯尼迪愿意出来用父亲的余威助阵奥巴马,这当然是很大的人情。

选后,奥巴马立即提名其担任驻日本大使。

时间来到2020年,当拜登和特朗普唇枪舌剑的时候,卡罗琳·肯尼迪再度出来助选,称:“我在参议院实习时就是拜登的铁粉”。

2021年12月,拜登总统提名现年64岁的卡罗琳·肯尼迪为新任美国驻澳大利亚大使。 

可见在现实中大家都是非常守政治规矩的——欠人情必须要还。

当新总统吃香喝辣的时候,选举过程中起到作用的每一个基层桩脚都得雨露均沾,这样才能保持战斗力。

图片

卡罗琳·肯尼迪是民主党的“大使专业户”。在美国政治传统里,这些“友好国家”的大使因没啥具体外交事务,通常会被用来犒赏选举时发挥过作用的知名人士

最后,聊一聊选举本身。

从本质上说,选举是一种多数决的表决方式:3>2.

不过想要形成一套政治制度,光有这个简单的逻辑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一层一层的包装。

大到意识形态和政治伦理,小到那张印刷精美带着条形码以凸显高级感选票,都是体系里的一部分。

那么这些包装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简而言之,如何让所有人相信并去执行一场选举的结果,比选举本身更重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