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海滨滩涂,成片的养殖池内,鱼肥虾壮;离养殖区不到一公里,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加工正忙。这个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吞”进了周边23个村的水产品和海产品,经过清洗、分拣、切割、冷冻、包装等工序后,走进天南海北的海产品市场,其中近三成走上了韩国、日本、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餐桌。预计该项目今年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150余名村民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该项目的成功建设,得益于涛雒镇栈子一村、栈子二村、栈子三村、海员村4个村的携手努力。
位于涛雒镇东南部沿海的这4个村,共有出海捕捞渔船153艘,工厂化养殖大棚569座,浅海滩涂养殖1300亩,建有千万吨级码头阜新渔港,以传统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为主要产业。
东港区涛雒镇东部海域养殖区
过去,因为水产养殖的事,4个村的村民私底下没少打交道。今天栈子一村从栈子二村转包一方养殖池,明天海员村从栈子三村“挖”走两个养殖好手……小打小闹还行,想规模化发展产业上项目,一个村的“家底”就捉襟见肘,不是缺资金、技术,就是缺土地、信息。
今年,东港区探索跨村联建带动抱团发展模式,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项目聚集,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在这一背景下,涛雒镇这4个村联合成立了跨村联建党总支,抱团发展壮大渔业产业。
栈子二村、栈子三村和海员村,渔业资源丰富,需要加工龙头带动发展,缺的是稳定的加工项目。而栈子一村正好引来一个投资商准备办渔业加工厂,需要土地和大量工人。在跨村联建党总支会议上,4个村支部书记越说越投机,联合建设渔业加工基地项目自然而然拍板。
拓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
“原来各村闲散用地,你五亩我十亩,利用率不高。跨村联建后,我们系统梳理挖掘土地资源,统一进行村庄规划,通过整合沉睡资源,规划了占地160亩的‘碧海红帆’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发展海洋食品加工、冷链储存运输、海鲜珍品暂养、生蚝养殖加工、精品渔村民宿、趣味休闲赶海六大领域产业。”
付冠强是栈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栈子片区党总支书记。他介绍,不仅整合产业资源,四个村的分散资金也整合在一起办大事。一期拓洋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共争取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渔业发展补助资金等帮扶资金1498万元。
东港区委组织部部长李满升介绍,“区域跨村联建,其实就是以党建联建为统领,将位置相邻、产业互补、联系密切的几个村联合起来,结成一个发展共同体,实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尝到甜头的4个村,把跨村联建党总支会议开得气氛越来越热烈。只要遇到涉及几方的难题,四个村的党员就坐在一起想办法,你一言我一语,思路越来越清晰,方案就敲定了。四个村一个标准、一起动手,定了就办、紧抓快办,你出机械我出人工,我搭台子你唱戏,项目落地、道路提升、环境美化、移风易俗......原来一个村办不了、不好办的事,就这样办成了。
西湖镇民宿
如今,即便没有要紧的事情,4个村的党员干部也会经常“聚一聚”,来一场“头脑风暴”。拓洋渔业专业合作社,立足加工向电商平台、社区团购、预制菜、文旅民宿领域拓展的思路,“江阿公”“娱可”“望鲜记”海产品品牌的打造,都是跨村“诸葛亮会”的成果。
跳出一村一域的局限,跨村联建让乡村产业发展的视野不断放大。南湖镇石老山片区4个村依托马陵库区资源,串起了一条近郊休闲旅游线;陈疃镇蓝莓湾片区5个村携手,引领全镇将小小浆果种成年产值近4亿元的“致富果”;西湖镇7个村依托环库优质生态资源,布局民宿、旅游驿站、乡村记忆馆,联合打造“百里水岸”观光带,今年暑期最高日接待游客1.1万人次。
“宽水养大鱼,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在日照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东港区委书记刘祥龙看来,通过跨村联建,以“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共富链”,将各村拧成一股绳,在聚集要素、拓展空间、发展大项目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可能。
以跨村联建带动区域连片发展,目前东港区已形成了茶、果、莓、菌、渔等8大特色产业镶嵌其中,“农业+旅游”全域融合的特色振兴示范片区布局,推进跨村产业项目68个,培育优质水稻种植、蔬菜、花卉、水产养殖、休闲采摘等特色乡村产业基地21个。
(大众新闻记者 吴宝书 丁兆霞 通讯员 王西辉 卢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