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红色巾帼英雄:红颜从戎保家国 巾帼英模书华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由此开始。由于地处海疆,与港澳毗邻,战略位置重要,每当外敌入侵,珠海首当其冲。1937年7月下旬,日军先遣舰队从台湾出发,在唐家至九洲海面逡巡侦察。同年8月9日,日军海军陆战队占领荷包岛。至1939年,珠海各岛屿全部被日军侵占。

历史的风沙盖不住黄杨山和凤凰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红色火种;岁月的长河带不走八区抗日游击大队、凤凰山抗日游击队、海上游击队等抗日武装的光辉战绩。

图片

图片

红旗猎猎,战马啸啸,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众多英雄以血肉之躯和不屈忠魂铸就了珠海历史的丰碑,谱写出一曲壮歌。珠海烈士陵园主任徐云峰介绍:“受进步思想熏陶,珠海更是涌现出一批近代中国妇女革命运动的先行者,形成了珠海独特的巾帼文化。”

“珠海刘胡兰”郑炎:结婚前一周壮烈牺牲

珠海市凤凰山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气势恢宏,陵园碑刻上铭刻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革命牺牲的266位烈士的英名。

在这块镌刻着200多个英雄烈士名字的石碑上,刻有这么一位女英雄的名字,人称“珠海刘胡兰”。她的名字叫郑炎,出生于珠海南溪村,她的故事令人泪目。

图片

图片

徐云峰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珠江抗日纵队在中山县五桂山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南溪村是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所属的凤凰山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据点。受进步思想和抗日浪潮影响,向往革命的郑炎于1944年在南溪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凤凰山武工队,组织分配她在当地负责群运工作兼管交通。“她对工作积极负责,和男同志一样,不怕苦累,经常翻山越岭。甚至在敌人‘扫荡’期间,她也不顾个人安危,经常出入敌占区,收集敌伪情报,一次又一次地出色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徐云峰说。

抗日战争胜利后,五桂山主力随珠江纵队北撤,凤凰山区只留下一个武工小组进行活动。当时南溪驻有国民党自卫队,康济乡公所也设在南溪,中山县保警队第3大队第9连也驻扎在此,成为敌人包围进攻凤凰山区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收集和掌握敌人的动态,以便开展对敌斗争,组织上派郑炎就地隐蔽在南溪,借助她父亲是南溪村保长的身份,掩护其进行秘密工作。在敌人势力的笼罩之下坚持斗争,郑炎常常巧妙地将了解到的敌人情况,不分白天黑夜送到武工队驻地东坑武工组手里。

1946年3月,党组织为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将郑炎调离南溪转到中山六区郊塘下村(今属珠海市唐家镇)工作,担任凤凰山武工组与珠江地委地下党联系的交通员,随后固定在郊塘下村搞群众工作。徐云峰介绍说:“在工作中,郑炎密切联系群众,很快便将郊塘下村的妇女发动起来,有力地支持了凤凰山区武工组的对敌斗争。”

危险发生在1946年夏的一天,敌人由上栅经唐家向郊塘下村山后进行突击包围,党组织负责人郑吉正带领武工小组在该村开展活动,闻讯后撤退到村后南山脚隐蔽。由于郑炎对当地地形情况熟悉,郑吉便派她侦察敌情。岂料刚走出山脚,郑炎突然发现数十名敌兵向着武工小组隐蔽的方向正面走过来,附近山头均有敌兵监视,她与敌人距离仅几十米,已无法向组织报告,情况十分危急。

在此紧要关头,郑炎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想到的只是如何保存革命力量,掩护武工小组的同志脱险。“她当机立断,决定对敌人来一个调虎离山计,故意让敌人接近自己,引诱敌人鸣枪,使郑吉同志听到枪声向山坑转移。”徐云峰说。

调转方向向另一条山路跑的郑炎边跑边喊:“反动派来了!反动派来了!”敌人紧追不舍,一边大叫站住,一边开枪射击,当敌人逼近她时,郑吉等人已闻声转移到安全地带,而郑炎却被敌人逮捕了。

图片

郑炎被捕之后,敌人一心想要从她嘴里获取游击队的情报。对她软硬兼施,用尽各种酷刑。郑炎意志如铁,守口如瓶。

敌人兽性大发,凶狠地割掉了她的双乳,顿时鲜血如注。郑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惨无人道的暴行却依然还在继续,敌人将刺刀狠狠刺入了她的下体,郑炎壮烈牺牲,年仅24岁。“本来一个星期后她就要结婚了,但在生死关头,她以革命为重,以战友为重,献出宝贵的生命。得知郑炎同志牺牲的消息后,战友们、乡亲们伤心落泪,无不称赞这位女游击队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徐云峰说。

在珠海革命史料陈列馆有一张全家福,是郑炎小时候和家人拍的,那时候的郑炎才七八岁的样子,这也成为郑炎留给后人的唯一一张影像。

图片

女游击队员林若冰:知识青年舍己为国

看着林若冰仅存的一张黑白照片,很难想象这个一头蜷曲黑发、眉清目秀、打扮得体的美丽姑娘会是抗日战场上英勇的女游击队员。从寒门子弟,到逃婚赴港,从电影公司临时演员到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从上山打游击到被俘牺牲,她26年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如花儿般绚丽绽放。

图片

林若冰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懂事的她主动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及种田维持生活。

在马山小学读书时,林若冰受到当时思想进步的教师林科、林俭焘等人的影响,逐步认识到封建礼教习俗的根深蒂固,“三从四德”是强加在妇女头上的枷锁。姐姐的不幸遭遇,也深深地印记在林若冰的脑海中,使她对封建社会礼教、买卖婚姻无比憎恨,决心打破妇女头上的封建枷锁,积极投身到谋求妇女解放的行列中去。

林若冰思想进步,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读小学时就把长辫剪掉,丢掉“大襟衫”,换上新式青年服装。17岁那年,母亲要把她嫁给一个地主。不愿当封建礼教牺牲品的林若冰,选择了逃婚。在林科的帮助下,她逃到香港一个演员家帮忙做家务活,晚上则到陶行知办的“中华业余学校”学习,并认识了林伟明、邝麟飞等同窗好友。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她一有机会还到电影公司当临时演员,结识了不少进步人士。

1938年,林若冰和林伟明从香港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进入八区游击队训练班学习,参加马山乡抗先队。她与林伟明合办了“珠江小学”,并以此为阵地,发动女青年参加战时妇协会。他们还组织互帮组、救护队,采用办夜校、出墙报、演街头剧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把马山村的抗日救国运动搞得有声有色。

1942年3月,林若冰被党组织选送加入八区抗日游击队,成为正式游击队员。随后,她被分配到五桂山白企村小学教书。她利用教师职业做掩护,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经常利用假期监视岐关东路大环至南荫的交通要道,及时向部队汇报敌伪活动情况。在敌伪扫荡游击区时,她机智地组织群众疏散,避免了无辜群众被日军杀害。1943年冬,她跟随五桂山主力部队挺进粤中抗日,在部队政治部宣传队工作。

1945年2月,林若冰随指挥部进驻新兴县焦山村。当时国民党军队假抗日、真反共,屡屡向粤中抗日部队发动进攻。一次,国民党一支部队分三路向焦山袭击,游击队随即应战。激战过后,游击队分两批撤出焦山。突围时,林若冰在坝塘村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当卫生员陈韵如冲过来为她包扎时,她见部队已安全突围脱险,忍着剧痛,用双手推开卫生员说:“我不行了,情况危急,别管我,你快跟上部队去。”在这千钧一发、生命垂危的紧急关头,林若冰想的是部队和同志们的安危,她牺牲时年仅26岁。

斗门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邝健玲: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如果说奔赴祖国各地战场的珠海青年的轨迹是辐射,那么,另一批珠海青年的轨迹则是聚焦,其中就有从地方党组织选派到延安学习的邝健玲、邝叔明等。这批青年从延安学到了抗日的本领,返乡后将所学所得发扬光大,对珠三角敌后抗战起到了特殊作用。

1918年,邝健玲出生于珠海斗门小濠涌一个“小康”之家。邝键玲幼年丧父,由母亲维持一家四口生计,作为最小的妹妹,邝健玲自幼懂事、聪明伶俐、性格倔强。

图片

1935年,珠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濠涌支部的创建者邝任生回乡从事革命运动,在小濠涌创办了健民小学,通过增设战时教育课程,向学生们传授进步思想。邝健玲在健民小学读书时,受到启蒙老师邝任生的影响,向往革命,思想也日渐成熟。徐云峰介绍,邝健玲参加“读书会”时就秘密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平时她除了帮助母亲完成家务劳动之外,还经常深入到妇女群众中去宣传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道理。

有一次,与兄嫂一起到广州的邝健玲目睹了广州如火如荼的青年运动。回到村里,她积极带头和组织妇女开展剪髻、剪辫子运动。然而一些乡绅族老认为其大逆不道。邝健玲并不惧怕,她理直气壮地到妇女较集中的地方去,“我们剪掉的两三尺长的辫子,但实际上是破除封建制度的一部分。”姐妹们都认为邝健玲说得有道理。因此,全区各个乡村的剪辫、剪髻运动蔚然成风。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邝健玲积极地向妇女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动员和组织妇女行动起来,抗日救国。同年9月,她由邝任生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斗门地区第一个女共产党员,区委成立时被委任为妇女委员。此后,区委选派她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

结业回到家乡时,日军已在三灶岛建立海空军基地,日本飞机每天向斗门地区的村庄狂轰滥炸,杀害无辜平民百姓。邝健玲立即组织带领妇女投入抢救行动,她日夜不停地走东村跑西村,发动各乡村妇女组织救护队,抢救受伤的人民群众。

随着中山县战时妇女协会的成立,邝健玲被选为妇女委员。徐云峰介绍,在妇女协会成立大会上,邝健玲畅谈在陕北公学的学习情景,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中国共产党运用运动战、持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平型关大捷的事迹,显示出新女性的风采。与此同时,在南门新围村举办的第一期游击训练班,她与邝叔明一起负责讲授军事知识和游击战术课,运用深入易懂的方法辅导学员学习,与学员一起进行游击训练。年仅20岁的邝健玲在学员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称赞“邝老师讲课观点鲜明,能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1940年3月,中共中山县委书记陈翔南、县委妇女代部长郑迪伟来斗门检查妇女运动工作,邝健玲对全区的情况作了详细的汇报。当问到革命低潮到来应如何打算时,邝健玲胸有成竹地谈了自己的设想,“一是利用斗门尚未沦陷的地理环境,继续做好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发动工作;二是当革命低潮到来时,立即转入分散隐蔽,改变组织形式,利用‘女仔屋’‘姐妹会’‘互助组’‘识字班’等方式继续团结教育妇女坚持抗日救亡工作。”邝健玲的汇报受到高度赞扬,领导称她为“有魄力、敢作为、工作有实绩的优秀女干部”,并把斗门地区的经验介绍推广到其他地区。

不久,国民党反动当局掀起反共高潮,在区委的领导下,各乡的“姐妹会”“识字班”“互助组”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邝健玲的努力使斗门的妇女运动工作成为香山地区妇女运动的一面旗帜。

1944年,邝健玲被调到中山石军沙接替谭本基同志的工作,斗争环境非常恶劣,使得邝健玲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后因积劳成疾,在一次急性霍乱病流行时不幸染病去世,终年仅26岁。

图片

邝健玲从一个农村姑娘磨炼成为杰出的妇女运动工作者,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为斗门地区的妇女运动工作谱写了光辉的篇章。1963年12月8日,中山县人民委员会授予邝健玲为革命烈士。在1984年12月落成的斗门革命烈士纪念碑上,赫然镌刻着斗门人民的优秀儿女——邝健玲的名字。

文 | 记者 李旭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