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思政课现场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傍晚,苏州河畔的华政园一片静谧,老建筑里透出的温暖灯光下却是热闹景象。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出五周年之际,11月4日,青年群体、市民朋友与大中小学生走进这座没有围墙的校园,落座于华东政法大学,共上一堂别样的大中小思政课,共话“我”眼中的人民城市。
“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是人民城市的生动模样。“我只想有个家,再小也不怕。”老奶奶的话曾令金牌调解员李阳阳无比心酸。她分享了一次次调解下,矛盾重重的一家人握手言和,让老奶奶安享晚年的故事。
融入“一江一河”的华政园已成为市民喜爱的好去处。华东政法大学重大项目办主任储桂节参与了2003年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的“开疆辟土”,又为长宁校区的对外开放奔波在一线。他说:“看到市民在华政园内参观、拍照、休憩,脸上洋溢着笑容,所有的辛苦都觉得值得!”
“百年校园”与“百年公园”融合开放,“百年古树”与“百年建筑”交互掩映,“百年道路”与“百年公交”穿行其间,这“六个百年”从理念到落地、从图景变现实。设计师白瑞嘉深情回顾参与中山公园开放与更新的点滴过往,切实感受到了景观设计师的价值所在。
华三居民区居民马焱生于长宁、长在长宁,现如今工作生活也在长宁,他以时间为序,分享起从小到大看到的、感受到的长宁区的变化。“小时候物资匮乏,有一次舅舅带回来的白面馒头特别香,就听他说馒头是华政的。这是我与华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得益于人民城市的开放建设,我现在能够带着孩子自由进出华政园,近观百年建筑、细品校园书香。这种开放包容就是我所认为的人民城市的一面。”
一直以来,华东政法大学立足思想育人,深挖校本资源,打造特色课程。“本次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人民城市’进行刻画,以生动的案例、精彩的故事向青年学生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人民性,同时也是我校在探索大中小思政一体化道路上的又一全新尝试。”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表示。
今年5月10日,华东政法大学、华政附属高中、附属中学、附属学校的师生齐聚华政松江校区共上一堂关于“华政梦、法治梦和中国梦”的思政课。此次主题教育活动,大中小学生再次参与,与市民共同设计、策划、编排,在体验之中收获学习的快乐。
活动上,华东政法大学团委联合学校档案馆,聚焦开发开放,拥抱青年,在原先“一带十景”社团思政课和“行走的团课”基础上升级更新,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将海派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将体育文化与校史文化相结合,发布了《“古奥新韵”旧址寻迹课》《“景承艺韵”社团思政课》《“青听苏河”行走的团课》三节接受预约、对外开放的团课。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