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高新区:政府“三围绕”企业“一担当” 共同绘就人力资源管理同心圆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全省首批“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协商工作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济南高新区选送的齐鲁制药入选。全省共21家企业入选,其中济南市有2家,齐鲁制药是唯一民企入选单位。以点带面,这次企业获得荣誉折射出济南高新区政府服务和企业自强“双向奔赴”。

围绕和谐促调解,打造企业标杆

依托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 ,高新区汇集了近45万各类人才、14万企业主体,相应的劳动争议纠纷也随之增多,利益诉求多元化。为破解案多人少、调解率低的难题,高新区不断探索劳动纠纷多元化解。

在服务理念上,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小事自己办、大事联合办、新事探索办”服务理念,倾力打造“泉新全意”调解品牌,增强调解信任度。2022年5月,高新区调解中心被评为全国首批百家金牌调解组织和山东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今年以来,高新区劳动仲裁庭有4269件劳动争议纠纷在庭审前调解,庭前调解率71.2%。在调解队伍上。2021年就开始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争议调解,特邀金牌调解员和专职调解员,组建以省级调解专家库成员、退休法官、资深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为骨干的调解队伍品牌团队,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调解铁军”。在调解触角延伸上。近三年以来,重点打造齐鲁制药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开设调解员专题培训课,累计培养79名调解员,前端化解力量不断提升。今年开展“送法进企”活动10次,直接惠及职工3500余人次,通过“口口相传”,职工法律素养普遍提高;指导企业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今年企业内部调解各类纠纷168件,调解率98%,绝大多数纠纷不出厂区就得以解决。同时,积极推荐申报全省标准化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未来争创全国金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图片

围绕结构提技能,建设培训新高地

为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新区指导企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加强学习交流。组织企业赴广州、深圳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开展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培训班,通过“游学+培训”的方式,引导企业快速掌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二是完善培训资质。指导企业申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资质备案,成立技能鉴定中心,建设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24年授予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累计实现企业自主培训、鉴定员工3148人,其中高级工934人,技师73人、高级技师209人。三是丰富以赛代评。今年先后支持企业承办山东省第三届黄河流域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应急救援)、2024年技耀泉城海右技能人才大赛暨济南高新区第八届职业技能大赛(化学检验员、药物制剂工)等省、市各级竞赛,累计组织企业158名职工参加11场竞赛,培养山东省技术能手2人、省医药行业首席技师8人、济南市技术能手18人、济南市劳动竞赛先进个人1人,人才梯队日益完善。创新未来概念。探索建设全国首家“职业Mall(职业建设综合中心)”,以服务齐鲁制药等链主企业和辖区劳动者为重点,以“服务一人,就业创业成功一人”为目标,打造集新职业标准开发、就业创业培训、技能鉴定、人力资源流动、创业孵化、劳动权利保障为一体的“六位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就业生态一体化全周期服务“高新模式”。

围绕环境建制度,探索全国经验

高新区基于近年来基层一线工作实践,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逐步摸索出了务实管用的“小经验”。2021年,在全国首次推出“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模式,将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法院、工会、司法等多个部门成立专班,提高工作可预期性和一致性,发挥“1+1>2”的效能。2023年6月,人社部调研组高度认可高新区调解做法。去年冬季以来,根据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为主的欠薪案件高发实际,率先在全省推出“调确查援会”一站式服务,就是将公安、信访、住建等单位共同进驻专班,对调解结果及时通过司法确认、行刑笔录等方式予以固定。对个别案件及时合法启动调查手段快速结案。在“调裁审援会”和“调确查援会”这些有益探索的基础上,今年逐渐成熟了“12344”的具有功能园区特色的和谐劳动治理格局,即1个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套机制,就是“调裁审援会”和“调确查援会”;3套人马,就是根据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在一个地域上设置街道办事处、专业招商园区、济高控股二级平台公司,在这三类单位中选派骨干加强培训,分别负责社会治理、招商引资、投融资建设的有关欠薪案件;4个阵地,就是和谐劳动维权热线中心、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区级清欠专班和劳动争议派出庭;4维协同,就是强化部门协同、社会协同、层级协同和区域协同。特别是派出庭,今年在汉峪金谷片区设立全省首家商务区劳动争议派出庭,就近为园区解决劳资纠纷,建立劳动维权“15分钟服务圈”。今年以来,累计审理各类仲裁案件252件,调解142件。

家国情怀善担当,反哺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齐鲁制药坚持以人为本、家国情怀,主动担当,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十强、荣膺山东社会责任企业荣誉称号。2023年,企业拥有11个生产基地、12家子公司、3.9万名员工,销售收入389.6亿元,出口9.2亿美元,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惠及约15亿患者,连续多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十强。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不遗余力、久久为功。一是加大实训场地投入。整合场地设备资源,累计投入近5亿元,投入2229台实训设备,打造14个实训场地,可容纳200余人进行实训,为学员实操培训提供坚实支撑。二是加强培训教材开发。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并结合自身生产需求,完成药物制剂工、有机合成工、化工总控工和化学检验员4个职业的培训教材24册,共计258.2万字,并已成功申请国家作品登记证书,成为国内医药行业创举。三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面对形势严峻的就业市场,每年坚持拿出定量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等招聘重点群体,近三年招聘高校毕业生近5000人。与此同时,济南高新区做好政策指导,协助企业申领享受各类就业、社保补贴300余万元,实现政企合作共赢。

(大众新闻记者 段婷婷 通讯员 孙一飞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