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是世界上分布较广、患者较多的人类虫媒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全球热带、亚热带,以及暖温带的城市化、半城市化地区,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登革热主要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作为传播媒介,主要有4种血清型(DENV-Ⅰ~Ⅳ),2015年有研究发现了第5种血清型。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为登革热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患者被伊蚊叮咬时,病毒即进入伊蚊体内,复制8~14 d后可获得传染能力,伊蚊再次叮咬未感染该型登革病毒的人时,即完成又一轮感染。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输血传播、器官移植传播、职业暴露等。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型登革病毒有抵抗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无抵抗力。
我国是非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国家,疫情主要是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地暴发。广东省主要是重灾区。2004-2019年全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3 947例,广东省报告病例数最多(63 557例,67.65%)。
今年广东地区登革热病例持续上涨的原因。
首先是气候因素,广东省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全年适合登革热媒介蚊虫(如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繁殖。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广东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增加,为蚊虫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和繁殖环境,直接推动了登革热的传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登革热和气候变量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均存在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表明,温度(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可在较短时间内影响蚊媒的繁殖和发育,进而影响蚊媒的数量,是登革热流行的重要驱动力。
其次是输入病例增加,有研究表明,2020-2022年,我国83.41%的输入性病例来自东南亚国家,主要来源于柬埔寨、菲律宾、缅甸、新加坡、越南和马来西亚。随着气候因素导致登革热疫情加重,我国面临的输入风险也越来越高。
与之对比的是,2021年,受疫情防控政策影响,我国登革热报告病例数仅为41例,我国登革热本地病例锐减,除云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东南和西南地区外,多省份无登革热病例报告,这也间接证明了我国登革热没有本地化。
而随着管控措施放开,登革热病例从23年开始就逐步上升,尤其是广东省、浙江省等地区的登革热月报告病例数高于2022年本省同月登革热报告病例数,今年就更加上涨。
最后还要考虑广东省本地的卫生和人口密度问题。广东省,比如广州市,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城中村地区,卫生条件不好、垃圾堆积等原因也会导致蚊虫滋生地增多,当年的粪水传播新冠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些都增加了蚊媒传播的可能性。
中国登革热发病地区会向北扩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登革热传播的纬度逐渐向北扩展。研究显示,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气候环境下,登革热媒介蚊虫的活动范围和数量增加,广东、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常年处于登革热传播的高风险区域。气候预测模型显示,未来若气候继续变暖,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会逐渐具备登革热传播的气候条件,登革热发病地区可能会向北扩展。因此,为有效应对登革热扩散,应加强北方省份的蚊媒监测和早期预警。
尤其要注意的是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997年以来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较前30年升高了0.55 ℃,全年适合登革热传播的平均日数为210 d,通过预测分析发现,未来华南地区年平均气温还继续呈上升趋势,2020年和2050年全年适合登革热传播的日数将分别上升至220 d和225d。气候变暖使华南地区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日数增加,终年流行区北界向北移动。
登革热为何二次感染病情会加重?
登革热的二次感染病情加重主要是由于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ADE)。对,就是在新冠疫情中我们非常非常担心的那个ADE。
ADE指体内产生的抗体在第二次接触同类或类似病原体时,不仅没有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反而增强了病原体的感染能力,使病情加重。这一现象在登革热、SARS、MERS等病毒感染中都有观察到,但在登革热病毒感染中尤为显著。
ADE的机制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的理解就是,在二次感染时,病毒表面的一些抗体可以通过与Fc受体结合,诱导病毒进入免疫细胞。由于病毒未被有效中和,这些抗体并没有抑制病毒的感染力,反而帮助病毒在体内复制。
这个可能也比较难理解,我在白话的翻译下。第一次病毒来袭,身体产生了对应的抗体。但第二次来了另一个类似的病毒的时候,身体误以为还是第一次的病毒,就把第一次的老法子又搬出来了,结果敌人已经换了,第一次的法子没有用。同时因为错误的用了第一次的法子,还成了带路党,加重了病情。
登革热就是典型的ADE,感染一种血清型后,身体会产生针对该型病毒的抗体,防止再次感染。但这些抗体对不同血清型的病毒没有完全的中和作用,反而可能增强病毒的入侵能力,导致免疫反应异常激烈,引发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等重症登革热。ADE现象在二次感染时触发的严重免疫反应增加了登革热病程的复杂性和风险。
为什么布洛芬会加重病情?
登革热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迄今为止无特效药,临床治疗只能以支持治疗为主,而登革热主要是发热和疼,所以非甾类的止疼药成为了最为对症的首选。
但这要注意的是,布洛芬不能用。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布洛芬会抑制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数量进一步降低,增加出血风险。登革热患者本身血小板功能较差,布洛芬的使用会进一步加重出血症状。另外布洛芬也会影响肾功能,而登革热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加大了病情恶化的风险。因此,临床推荐登革热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烧,这类药物对血小板影响较小,更为安全。
登革热在热带地区发病的情况
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的城市化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地。登革热疫情在热带地区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高峰期出现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全球每年约有9600万人感染登革热,隐性感染超过80%。2023年全球登革热病例数达到历史新高,影响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其实热带国家常年都处于登革热的威胁之下,也有了很多应对的思路,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如何应对登革热?
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潮湿,全年适宜蚊虫繁殖,因此常年面临登革热的威胁。近年来,登革热病例数呈上升趋势。2024年第一季度,新加坡报告了5000余起登革热病例,较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其中7例死亡。
为防控登革热,新加坡采取了多项措施:
比如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要求居民和企业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政府定期派遣工作人员上门检查,指导居民清理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之前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有华人在新加坡抱怨,因为家里的卫生间发现了蚊子被罚款,觉得不可理喻,其实原因就在这里。
自2005年起,若在居民家中发现蚊虫滋生,初犯罚款100新元,再犯者罚款加倍。 2020年7月起,罚款金额提高至300新元,屡犯者最高可被罚款5000新元或监禁3个月。
在新加坡如果家里一直有蚊子,真的会被抓起来的……别当个笑话。
所以灭蚊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关于灭蚊广州有一个非常牛逼的法子,发过论文,nature都做过专门的报道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