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还记得,上月13日,在以色列围困加沙北部地区引发新一轮国际谴责的背景下,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联名致信以方,要求其在30天内切实改善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包括允许更多援助进入,否则“可能违反美国有关对外军事援助的法律”,暗示美国对以武器供应或受限制。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这被很多媒体形容为美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对以色列这个最亲密盟友发出的“最严厉警告”。
然而,美联社对联合国和以色列方面相关数据的评估显示,如今这一“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限已经过半,以方仍远未达到要求。
△美联社报道截图
“读这封信不可能不带一丝嘲讽”
美联社援引救援组织的数据报道称,在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平均每天有500辆卡车将援助物资运入加沙地带,这是加沙230万人所需物资的最低限度。
而自今年春天以来,以色列允许进入加沙的援助卡车数量锐减,截至10月底,日均只有71辆。
加沙北部的情况尤其严峻。国际社会担心,以色列不断升级的军事行动和封锁政策或将导致当地在未来几周或几个月内陷入全面饥荒。
不仅如此,以色列议会日前投票通过两项法案,一是禁止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在所谓“以色列领土”内开展活动,二是禁止以色列政府与该机构进行任何接触。国际社会警告,此举将进一步破坏外界向加沙民众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努力。
△美联社报道截图
正是这些发生在美国“最后通牒”之后的事态,让人们严重怀疑以色列是否会显著增加对加沙平民的援助,以及如果以方没有这样做,拜登政府是否会采取任何惩罚行动。
在人道主义组织乐施会副主任斯科特·保罗看来,至少到现在,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出现过。
“拜登政府官员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在执行美国法律方面采取了一些行动,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些行动并未发生。”
△美联社报道截图
实际上,分析普遍认为,在美国大选马上就要举行的节骨眼上,民主、共和两党都不可能在“支持以色列”这项“基本国策”上犯忌。
日前在被问及“如果以色列没能达到美国的要求,美国将如何回应”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回答称,“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我们想看到的是结果,我们并不是在威胁什么”。
△美国国务院记者会视频截图
美方煞有介事的致信及其随后极尽虚伪的表态,招来外界一片质疑和嘲弄。
英国政治分析人士罗伯特·因莱克什指出,布林肯和奥斯汀致信以色列的时机大有玄机。
“信里提到的30天期限是在美国总统选举之后。到时候就算拜登政府食言也不会有什么后果,我觉得这就是一场政治秀。”
△罗伯特·因莱克什(图自美国网络杂志《巴勒斯坦纪事》)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发文揶揄称,“读这封信不可能不带一丝嘲讽”,因为在本轮巴以冲突持续的一年多里,以色列基本上无视美国的任何建议,华盛顿也一再对此“高举轻放”。
文章认为,除了充当挽救选情的最后一搏,这封信也是一个挡箭牌:拜登政府试图保护自己免受“种族灭绝同谋”的指控。当它必须为自己辩解时,可以指着这封信说,它至少给了以色列一个严肃的警告。
“历史最终将记录以色列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而美国也参与其中。任何措辞强硬的信件或其他姿态都无法改变这一残酷的现实。”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美国官员总是想办法……”
长期以来,支持以色列一直是美国政治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随着美国大选临近,两党几乎在比着赛着向亲以色列金主和选民保证自己对以色列的支持坚定不移。经常给外界留下“批评以色列”印象的拜登此前就不止一次表功:“没有哪届政府比我给以色列的帮助更多。”
有美媒提到,今年5月拜登曾威胁称,如果以色列对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发动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美国将切断对以的炸弹和炮弹供应。但以色列还是入侵了拉法。而不久之后,拜登政府仍宣布向以提供10亿美元的武器弹药。
就在美国高官10月13日致信以方的同一天,美国还在以色列与伊朗间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向以境内部署了先进的“萨德”防空系统和美军人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
《华盛顿邮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拜登政府已收到近500份来自各个方面的报告,指控以色列使用美国提供的武器对加沙平民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但美国从未遵守自己的法律和政策,要求对此类指控进行认真调查。
今年7月辞职的迈克·凯西曾在美国国务院巴勒斯坦事务办公室工作。据他说,美政府官员讨论以色列暴行的目的,是“想办法用不那么负面的方式来描述它”。
“(美国)高级官员经常不相信巴勒斯坦方面的消息来源、目击者的描述、非政府组织甚至联合国的官方说法,而是明显倾向于依靠以色列方面的消息来证实对它的指控是否可信。”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的军事专家威廉·哈通确信,“鉴于正在进行的屠杀程度和美国武器的优势”,以色列“几乎不可能”没有违反美国法律。
熟悉美国对外军援和售武政策的非营利机构“冲突中的平民中心”法律顾问约翰·拉姆明·查佩尔警告说,美国政府无视大量平民受到暴行伤害的证据,坚持向以色列政府无条件提供武器,早晚要承担历史责任。
“拜登政府的武器政策从字面上看好像不错,但在涉及以色列的实践中却变得毫无意义。”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王坚
撰稿丨李皓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