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秉炎丨国玉有灵性

在收藏圈子里,对于玉有没有灵性这一问题,看法各不相同。认为玉没有灵性的人觉得,玉无非就是一块石头,感觉不出有什么灵性。而觉得玉有灵性的人则认为,和田美玉之所以被尊称为国玉,有别于普通石头,是因为它蕴藏在戈壁滩上,沉睡于昆仑冰雪之中,受清泉滋养,是集日月精华的产物,如此大雅之物,自然有灵性。

说实话,以前刚开始收藏的时候,我也不觉得玉有灵性,毕竟没有亲身感受过,也就说不出个所以然。随着接触日益频繁、藏品数量增加以及感知能力的提升,我逐渐改变了看法。玉虽不会言语,但它似乎懂得世间的沧桑变化,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有灵性的宝物。人养玉,玉养人,这种紧密相连的关系,体现出了人与玉之间的深厚情谊。几千年来人与玉相互陪伴、彼此呵护,这便形成了我们独特的玉文化。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在多年的收藏经历中,我注重观察和思考,也多多少少了解到了玉的一些信息,捕捉到了玉的一些特征,摸到了玉的一些脾性。

图片

玉等人

玉是有性格的。在收藏交易中,这就好比男女双方谈恋爱、定终身。如果双方看不上,无论怎么撮合都谈不拢;要是双方心里中意了,无论有什么阻碍都无法阻挡。一旦双方认可了,等个三年五载,甚至十年八载都没问题。人是这样,玉也是如此。二十多年前,我在长沙西部地区的一个县里工作。有一次在回龙山下的一家农户走访,闲聊时,农户老汉看到我腰间挂着一个小玉狗,便说他家也有“两条狗”。我心生好奇,想看看。老汉心情不错,随即走进屋里,从柜子里把宝贝拿了出来。我一看,这玉狗温润漂亮,是青白玉雕琢而成,狗的形态生动可爱、憨厚可掬,很有神韵。我问老汉:“多重?” 他回答说:“四两半。”我又问:“有人出过价吗?”老汉如实告诉我:“乡下古玩贩子出价一千二,我没卖。”我接着问:“加一倍让吗?”老汉摇了摇头说:“你出价倒是大方,不过这不是价位的问题,这宝贝放在家里吉利,等我想出手的时候,再告诉你吧。”

就这一句“想出手时再告诉你”的话,让我牵挂了十多年。后来我从县里调回长沙,还时常惦记着那 “四两半”。有时周末或节假日到那边去,总会拐进去坐坐。就这样前前后后过了十多年,老汉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他终于颤巍巍地把“四两半”拿了出来,递给我说:“卖给你了。”我也懂得老汉的心思,付给他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然后把这份沉甸甸的情缘带回了家。

这十多年的等待,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尝到了人等玉、玉等人的滋味。虽然等待的过程需要耐心,但我等得心甘情愿,而且收获满满。这种等待,是缘分,是情义,更是一种传承。

图片

玉护人

自古以来,玉就是祥瑞的象征。国家的信誉用 “玉玺” 来代表,朝野上下都崇尚玉,形成了一种风尚,也孕育出了一种文化。一位玉石玩家师傅曾经告诉我:玉有灵性,在危难时刻,能够帮助主人逢凶化吉。对此,我原本半信半疑,心里还想过真有那么神奇吗?不过,身边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打消了疑虑,相信了师傅的话。

早年,我给老婆买了一个明代青白玉手镯,她非常喜欢,戴在手上很合适,而且越戴越通透,光泽也越来越油亮,用行内的话说就是把玉带活了。

四年前的一个清晨,我和老婆起了个大早,天刚蒙蒙亮就去附近的滨江市场买菜。老婆提着袋子,在一个长有绿苔的上坡处,突然脚下一滑,狠狠地摔了一跤。当时,她的手掌和膝盖都蹭破了皮,流了血,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把她扶起来。这时我们发现,她手上的玉镯不见了,地上只留下了几块碎玉。我赶忙问她伤着骨头没有,她试着踮了踮脚,又拍了拍腰和臀部说:“还好,应该没事。”

这次玉碎,硬是为她挡了一次灾,不然像她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肯定会伤筋动骨。后来我翻阅《山海经》,书中提到身体佩玉时有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 的说法,这才知道玉的灵性,古人早就有记载了。这,就是玉的忠诚品格。

玉,聚天地之精华,得日月之灵气,虽为石,却有生命,有灵性。玉是石,但石非玉。

文/图 曾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