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的父母,内心煎熬的孩子,愧疚式教育对孩子真的好吗?

“妈妈您经常说我用了你太多钱,要是没有我,你不会变成现在这样。对不起妈妈,都是我的错,我只能现在让你止损,您不用再给我花钱了,您也不用那么累了。”


这是一名中学生最后的遗言。


是什么让本该天真活泼的孩子发出了这样的悲鸣?

我听见有的家长说:


“我在外面这么辛苦地赚钱,都是为了你”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妈分开了”

“这么好/贵的东西我不舍得吃,你多吃点,我吃点咸菜就行”


图片


家长不直接表达期望或要求,反而通过引发孩子的内疚感的方式提高孩子内驱力,以此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教育手段。


图片

△图源:小红书 挞里挞气Tally Style


孩子本怀揣着爱与期待来到人间,我们明明想要TA过得更健康快乐,为什么最终却事与愿违?


因为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的改变往往建立在情感压抑和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即使在短期内促使孩子的行为得到改变,但这并不能形成真正的内驱力。而且长此以往,它所带来的危害也会逐渐显露:


① 自我价值感缺失、损害自我认知:


在内疚感中成长的孩子,长期被置于“不够好”的评价体系中,容易形成低自尊、自我否定的心理,难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② 情感压抑:


孩子可能会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以迎合父母的期望,导致情感表达障碍和内心孤独。


图片


③ 决策困难:


在面对选择时,孩子会因害怕做出让父母失望的决定而犹豫不决,影响决策能力和独立性。


④ 人际关系紧张:


长期的内疚感可能让孩子在成年后也难以摆脱这种情感模式,导致在亲密关系中过度付出、难以拒绝他人,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图片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内驱力


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轻松、稳定的家庭氛围,提供情感支持,让孩子在爱里成长:


同理共情孩子是基础:

01


平等、开放的对话会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受和需求同样重要。家长应认可孩子的情绪,理解孩子的立场,再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片


表达无条件的爱,给予积极肯定:

02


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他们优秀与否,爸爸妈妈始终都会爱他,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是坚定的。关注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培养自我责任感:

03

通过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及决策等日常活动,让孩子深刻地感知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感与自主性,同时,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图片


明确目标,促进改变发生:


设定清晰的目标,能够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方向和动力。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和孩子一起探讨短期目标,中期和远期目标。再将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具有指向性的小目标。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带来的压力。


注重培养学习兴趣:


通过兴趣引导帮助孩子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等全方位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图片


合理适用奖励机制:


采取强化法、代币制等方式,使用孩子喜欢的强化物提高孩子的外部动机,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如完成相关事项后奖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是喜欢的东西等。


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必要时,可进一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我院儿童保健中心于每周一、三、五开设心理专病门诊(以具体出诊情况为准),坐诊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


林洁琼

儿童保健中心

心理治疗师

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心理学专业,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ADHD儿童的行为干预、运动训练及家庭指导。


图片

文字:儿童保健中心  林洁琼

排版:宣传科  阎一宁| 审核:宣传科  杨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