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美国大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社会仇恨、撕裂与暴力问题日益严重。
2.美国政治极化导致两党在选举中走向对立,分别代表不同的美国价值观。
3.由于选举制度问题,部分选民无法选择其他政党,导致政治分裂。
4.两党之间的调查与报复循环加剧了政治暴力,民众对选举安全感到担忧。
5.美国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修正“历史终结论”,认为美国政治已陷入仇恨、撕裂与暴力的螺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此前的4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美国总统大选的选举制度、充满算计的候选人之路、决赛圈你死我活的厮杀以及选举背后的权钱汹涌。今天,让我们聚焦这场充斥着骂战、刺杀与阴谋的大选如何反噬美国社会,让无力反抗的民众深陷新一环仇恨、撕裂与暴力的螺旋。
2024年,美国已深陷政治极化的泥潭。但没人说得清,美国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或许是2007年,贝尔斯登疯狂打包兜售垃圾债券的时候,或许是紧随其后的次贷危机,又或是“占领华尔街”的民众们被暴力镇压时……也可能是更早,没有人记得,正如那些遭无视许久的美国底层民众。
2024年美国大选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詹姆斯·万斯,在他所写的《乡下人的悲歌》中,展现了他从儿时到青年时期作为“被遗忘的乡下人”的经历与见闻。
但如果聚焦到个人经历上,这个起点可能会是在2011年。特朗普受邀参加2011年白宫记者协会晚宴,由于特朗普多次质疑奥巴马的出生地不在美国,并暗示要竞选总统,奥巴马在晚宴上专门调侃了特朗普。以致有美国媒体认为,正是这次遭遇的尴尬和“羞辱”激起了特朗普入主白宫的求胜心。
2016年,特朗普凭借一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呼应了广大中西部选民长久以来被忽视的怨愤与生活的困苦,化作改变命运的动力,让“草根”阶层走向投票站。
他们将选票投向了“政治素人”特朗普。
2016年大选,被忽视的选民选择坐上共和党的大篷车,随着 “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遵循着“美国优先”指引下的产业回流和逆全球化、否认气候变化的保守主义政策、反移民、提倡减税的政策方向,一路向右疾驰。
只是这些乘客似乎没有注意到,一路上为这辆大篷车加油打气的,还有让他们患上哮喘、癌症、污染他们赖以生存土地和水源的化工和页岩油能源巨头们。
对向车道上的民主党,载着兜售财富梦的华尔街金融巨鳄,描绘着多元化、政治正确与鼓励移民的美好世界,招呼着沿途的年轻选民与少数族裔以及知识分子,向左驶去。
对于不愿选择民主党或共和党的选民,碍于美国当前的选举制度,即便上了第三党派的车,也无法走到终点,最后只能看着民主、共和两党,分别朝着两个方向,载着两个美国,在同一片大陆上“撕裂”,渐行渐远。
随着2024年大选的哨声响起,两党各自印证着“混乱不是深渊,而是阶梯”的指引,口袋里塞满各自金主的捐款,走上一决高下的大选之路。
上次是2021年1月6日,国会认证总统选举结果当天,特朗普发表讲话,拒绝承认败选。随后事态急转直下,原本在国会山集会抗议示威的人群,有些转而采取暴力手段冲击国会,最终导致6人死亡。特朗普也因此面临两项刑事指控。
而2020年大选胜出的民主党人拜登,就任后一直遭受共和党方面的调查。2022年中期选举后,由共和党重新掌控的众议院对拜登连同他的家人酝酿了新一波弹劾调查。
特朗普和拜登之间、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之间的“调查与被调查”“报复与反报复”,让美国政治的暴力螺旋绕上一环又一环。而当前唯一的变化,只是民主党身处螺旋中心的人选从退出大选的拜登换成了新的候选人哈里斯。
曾目睹美国从冷战中胜出的美国知名政治学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不知现在是否还能回忆起35年前,1989年的2月,他在芝加哥大学所作的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演讲。
他的“历史终结论”在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胜出而广受传唱。但若将这一理论局限在现实的美国,显然,“历史终结论”已然终结。
如今已经73岁的福山,仍在修正他的理论。不少现实依据来源于美国政治中的混乱。在他2022年发表的一篇有关美国极化政治的文章中,提出了多个修复美国政治制度的思路,其中涉及多项关于选举制度的改革:
- 改变两党制引入第三党派
- 施行比例代表制为小党派提供生存空间
- 从基层着手提升跨党派间的信任
美联社与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10月底公布了一份最新民调,现实近八成美国选民担心选举后会出现暴力和推翻选举结果的行为。当下的美国只有仇恨、撕裂与暴力的螺旋。
美国大选丨一场少数人把控的政治进程>>
美国大选丨候选人之路:算计与被算计>>
美国大选丨厮杀:分高下,决“生死”>>
美国大选丨“钞”能力与“钱”规则>>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