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期发布的一篇题为《分散并幸存:美国军方转变策略》的文章中,描述了美国空军正在亚太区域内调整飞机部署策略的内容。大致内容就是,面对潜在敌人庞大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打击能力,美军在亚太的空军基地已经很难防御,无法承担战时作战任务。
过去美空军在亚太部署的重点一直是驻日嘉手钠基地和驻韩乌山基地,为了防止遭受打击,美国空军将主要力量调整部署到了关岛大型基地,随着中国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发展,美国人感到这些大型空军基地也不安全了,开始考虑把自己战机进行分散部署。选择一些二战后偏僻岛屿上废弃的机场跑道,如太平洋海域提尼安岛上的跑道,甚至可能部署到民用机场和简易机场上,这也被美国空军冠以“敏捷作战运用”的说辞,目的就是实现空中力量的动态部署,增强整个作战体系的抗毁伤和抗打击能力。
美国空军希望通过这种部署方式,既可以形成多基地、多领域的编队混编,可以大机群联合作战,实现与对手的面对面交锋;还可以利用小编队、多方向、多梯次,对敌发动袭扰战,寄希望于偷袭得手,迫使对手放弃进攻。作为全球第一大空中作战力量的美国空军,现在居然在亚太开始搞“躲猫猫”战术。
当然,美国人自己也知道,这样的部署也有局限性,主要在于后勤保障和通信联络。既然知道问题在哪,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在“对抗北方-2022”演习中,美军就已经在实践这类战法。对F-22等机型就进行了前沿分散部署,还对前沿基地进行提前的物资储备,并加强对人员的多用途能力训练,试图以一当十,还重拾公路起降训练,并在全球进行网格化基地分散部署,试图降低被打击风险。
其实,这类策略我们太熟悉不过,无非就是“化整为零”“分而击之”“保存自己”“运动歼敌”这些要点。这就是我们“游击战”的打法。但是,美国人明显只学会了皮毛,没学到精髓。游击战有个基础,就是根据地的建设,根据地要在敌占区,而不是大后方。
更何况,美国人就算“照猫画虎”,学了游击战,实战意义也不大。这类所谓的分散部署,提升抗打击能力,在二战时期还可以应用,但是现在战场高度透明的当下,每一架飞机无论躲在哪里,在强大的情报侦察体系和人工智能加持下,都能够被发现。同时,这种分散部署后勤保障难度极大,即使只有几架飞机的机场都需要一整套地勤保障设施和人员。
因此,尽管美军认为这是为了应对未来“大国竞争”可能面对的大规模冲突进行的提前准备,可是这种部署策略,其实就是美军对自己力量不再自信的标志性表现。
什么时候自诩“世界第一”的美国空军要被迫疏散,要躲着敌人的导弹跑去偏远的岛屿部署?什么时候美国空军承认过自己实力没办法碾压对手?这种“自降身价”的打法,就是美国人最心虚的表现。
所以,美国空军折腾这么一圈,大概率还是为了多要更多的军费,现在已经确定了几十个机场要修建,就美军这样大手大脚的到处撒钱式的做法,能够修好多少个“理想”的前线机场。更何况,战斗机的作战半径最多1000多公里,美国人是要赌对手的中近导弹打不到,还是赌导弹的数量不充足?
美国人其实自己最清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