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崇明最后一茬甜芦粟上市!

近日,今年崇明最后一茬芦粟成熟上市,芦粟大户在盘点收益的同时,也开始考虑明年的种植计划。为了延长市场周期,今年种植大户还尝试引入冷库进行保鲜,让市民在春节期间也能品尝这个独特的崇明味道。


图片

图片


一大早,上海捷农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剑飞就来到了田头,几位工人正在剥去刚收割的芦粟叶子,芦粟碧绿秀挺,叶子沾满露水,看上去特别鲜嫩。这10亩芦粟是合作社种植的最后一茬,龚剑飞用三轮车来回运了几趟,忙活了半年,落袋为安,盘点一年的收益,他笑着说,肯定要比种植常规作物好。


图片
图片


10年前,龚剑飞开始种植芦粟,从最初两三亩到如今连片种植的40亩,规模扩大了十几倍,按照亩产2000根计算,一年两茬,亩均产值约2万元,毛收入可达80多万元。龚剑飞坦言,总体收益不错,但很辛苦,农业靠天吃饭,遇到台风和高温天气,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图片


因为抗风险能力弱,龚剑飞并不急于扩大规模,而是从芦粟种子、苗种、技术上突破,他发动周边老百姓一起种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销售渠道和技术指导。虽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崇明芦粟已经开始走进上海市区乃至长三角地区,但市场主要局限在上海市区,受全国多地种植芦粟和新上海人消费习惯所趋,芦粟市场仍处在不温不火的培育阶段。


芦粟一身是宝,除了中间段可食用外,叶子可用来喂羊,芦粟渣可作为有机肥,两头可以作为鲜榨原料。龚剑飞表示,今年合作社已经开始与旅游景点、鲜榨果汁店深度合作,尝试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芦粟上市告一段落,为了延长市场周期,今年,龚剑飞引入冷库进行保鲜试验,他希望通过冷库保鲜,让市民在春节期间也能品尝风味独特的芦粟。作为崇明特产之一,芦粟种植分散、规模小,销售以摆摊零卖为主,深加工环节几乎是空白,业内人士表示,要做大做强这一产业,需要在种源、技术、规模和营销上持续加码发力,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记者:张永昌

编辑:焦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