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航天员出舱画面/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
新民晚报讯(记者 叶薇 通讯员 费昱 王浩宇)北京时间2024年11月4日01时24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动力所研制的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在返回舱距离地面一米时同步精准点火,为航天员安全返回提供了满满的“安全感”。
作为神舟飞船飞行试验中的最后一环,发动机不仅关系到飞船能否顺利着陆,更对任务能否圆满成功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自1994年正式加入载人航天工程研制队伍以来,为了不断适应神舟飞船任务的要求,团队经历了总体技术指标的多次变化,发动机的技术方案也在不断优化。为确保“万无一失”的工作目标,动力所针对发动机进行多年的潜心研究,模拟载人飞船经历的发射升空、太空绕行、下降返回等各种复杂恶劣环境。大到每次产品试验,小到每个零件尺寸加工,每一次团队都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心态,开展了百余次的可靠性试验测试,确保了发动机生产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发动机的启动是整个着陆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决定航天员能否安全回家的最后一棒。在经历灼烧、黑障、开伞减速等多道程序后,返回舱的速度成功从200米/秒降至8米/秒,此时飞船距离地面高度仅剩一米,但如此高的着陆速度会造成航天员身体的损伤。这就需要通过发动机来进一步减小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在着陆的最后一米,位于返回舱底部的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在10毫秒内同时点火,开启“精准刹车”。发动机产生的巨大推力有效地抑制了返回舱的下坠势头,降低它的下落速度,保证返回舱体平稳、安全落地。这也是自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该产品第13次为航天员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
着陆反推发动机既是我国载人返回着陆技术实力的综合展示,更是将载人航天“生命至上”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发动机不但要同时点火,还需在准确的时间内提供精准的推力性能。若其中任何1台着陆反推发动机工作异常,都有可能危及到返回舱内航天员的安全。动力所通过优化发动机设计点火通道,设计了伞盘式点火装置,实现点火装置火焰沿径向均匀作用,搭配集束式药柱形式,将着陆反推发动机内部药柱被点燃时间控制到毫秒内,有力保证了四台着陆反推发动机点火的同步性。
至今,动力所发动机研制团队坚持服务载人航天返回任务,为35人次的顺利“回家”保驾护航。团队人员不断更迭,但责任使命代代相承。多年来,从反推发动机方案论证到技术完善,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研制再到产品生产,动力所始终坚持以国为重,坚持载人航天产品“零缺陷”质量意识,一次次交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产品,为航天员顺利回家铺就平安航程,用万无一失的成绩向载人航天事业递交了一份份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