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执笔,书写传奇 | 2024 肺癌创新论坛盛大召开

图片

笔触医界新篇章,创新引领未来路!2024年11月2日,第五届肺癌创新论坛-书写传奇于上海盛大召开,本论坛始终聚焦创新,着眼未来,传递肺癌领域前沿研究成果与学术思考,促进学科发展,共建2030健康中国。本次论坛星光璀璨,由于金明院士担任荣誉主席,并荣邀陈海泉教授、程颖教授、范云教授、葛棣教授、韩宝惠教授、卢铀教授、周彩存教授与周清华教授等多位专家担任会议主席,以“肺扬新帆 再现传奇”、“肺凡靶免 愈见传奇”与“肺跃未来 启新传奇”三大章节展开,以创新为笔,书写肺癌传奇新篇章!

肺扬新帆 再现传奇

会议伊始,在荣誉主席于金明院士的领导下,大会主席团代表周彩存教授,罗氏制药李滨博士与罗氏诊断陈安柔女士为此次会议的顺利召开送上寄语,与会专家共同出席了“书写传奇”启动仪式。

图片
于金明院士

于金明院士指出,近年来,全球肺癌诊疗领域取得了振奋人心的进展,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方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中国研究者也积极投身其中,在创新药物研发、基因检测等领域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在国际舞台发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为全球肺癌防治做出重要贡献。肺癌创新论坛在过去五年间见证了中国肺癌领域的跨越与发展,如今已是凝聚顶尖学者、引领学术前沿的重要桥梁,期待本次会议延续以往的高质量学术交流,深入探讨全球肺癌领域最新进展,推动更多科研合作与肺癌防治水平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图片
周彩存教授

周彩存教授则表示,中国研究者们在肺癌领域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应当将学术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转化创新医疗技术与药品,推动肺癌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图片
李滨博士

李滨博士表示,罗氏肺癌创新论坛已走过5年时光,始终秉承“先患者之需求而行”的理念,打造国内外学术前沿交流平台,促进科研与临床的深度融合,在肺癌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其中,阿替利珠单抗已经获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阿来替尼也于今年成功成为全球首个获批ALK阳性早期NSCLC辅助治疗适应症的ALK-TKI。未来罗氏将持续探索创新,追求延长患者生存,达到治愈,拓展更多少见靶点与创新机制的药物,希望与各位专家携手,为患者谱写全新的生命传奇。

图片
陈安柔女士

陈安柔女士表示,近年来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使得中国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呈上升趋势,然而精准诊断的需求仍然未能得到满足。罗氏诊断作为全球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始终致力于高医学价值的检测产品,率先推出了多个靶点的检测产品。未来则将继续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检测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肺癌精准检测水平的提高。

图片
与会专家共同参与“书写传奇”启动仪式

肺凡靶免 愈见传奇

第二章节聚焦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肺癌中的前沿突破及热点问题,探讨了肺癌治疗格局的优化发展方向与突破进展。该章节由周彩存教授、韩宝惠教授葛棣教授担任主持。

图片
杨农教授

杨农教授首先分享了关于早期NSCLC研究设计的考量。早期可切除NSCLC的临床研究三种设计模式(新辅助、辅助、围术期)均已有适应症获批,然而三种治疗模式各个阶段的贡献无法明确。杨农教授以AEGEAN研究适应症申请为例,结合FDA的疑问,指出未来可针对不同适用场景设计两臂、三臂及四臂的研究设计方案。在研究设计考量部分,以ADAURA、ALINA以及部分真实世界研究为例,阐述如何以患者为中心,选择合适的临床终点。在统计考量方面以Keynote-091以及IMpower010为例,分析不同统计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杨农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未来为了应对审批部门在早期NSCLC各阶段临床研究中提出的疑问,需要通过临床研究设计、入组人群筛选、研究终点选择等全方位予以解决。

图片
吴楠教授

吴楠教授则以“为治愈而攀登”为题,盘点了可切除NSCLC诊疗的最新进展。近年来,研究显示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之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可以获得更广泛应用,此外对于“完全切除”的定义和讨论也在进一步精确化;而在放疗中,术后放疗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基于相关证据,不再建议对R0切除且接受化疗的N2患者采取常规术后放疗(PORT);围术期系统治疗的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临床实践中不同治疗模式的考量,应在确保不损害治愈可能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治疗,并结合生物标志物进行指导。

图片
讨论环节

随后的传奇对话环节中,在韩宝惠教授的主持下,针对临床研究开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围术期免疫治疗的优化策略,侯小明教授、刘安文教授、李明教授、赵晋波教授周建娅教授也各自发表了看法。如今,临床研究的开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更需要注重其临床适用性,应从临床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而研究者发起的研究可能面对经费不足等问题,可能需从临床小问题、小研究做起;如今围术期免疫治疗存在多种治疗模式选择,不同治疗模式具有其独特优势,应结合患者个体化因素进行选择。

图片
范云教授

近年来,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少见罕见靶点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范云教授便针对KRAS G12c、ALK/ROS1、HER2、MET、EGFR 20ins晚期肺癌少见罕见突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盘点。在KRAS靶点中,不断涌现新的单药及联合治疗的数据,其中今年WCLC公布的Divarasib单药治疗后线KRAS G12c突变NSCLC患者ORR可达59.1%,但最佳治疗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不同分子特征的患者可能也需要不同的联合模式;ROS1靶点中,新一代的ROS1 TKI探索值得关注,如他雷替尼、瑞普替尼等;HER2靶点TKI与ADC齐头并进,ADC在确立HER2突变二线治疗地位后正在向一线治疗挑战,并拓展在HER2过表达/扩增患者中的应用;MET靶点中,更多药物获批了针对14跳突的一线治疗,针对MET扩增/过表达的治疗仍在继续探索;EGFR 20ins中舒沃替尼和Amivantamab+化疗也是值得关注的治疗方案。未来在探索不同TKIs对于不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治疗获得更高疗效的同时,临床应用中医生也更需注意药物的毒性管理,让患者在活得更长的基础上活得更好。

图片
任胜祥教授

该章节的最后,任胜祥教授则分享了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格局与突破。当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但仍有临床问题有待解决。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生物标志物、肿瘤负荷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可以提供指导;而针对老年人群及PS2分的特殊人群,IPSOS研究已经写入指南,提供了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的治疗选择;对于免疫耐药后患者,寡进展与广泛进展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发展也实现了给药方式和联合方案的突破。皮下剂型的上市带来了更便捷的用药体验,IMscin001研究显示,阿替利珠单抗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可以达到一致的暴露量、疗效和安全性,IMscin002研究则显示了皮下注射模式对于患者而言更高的倾向性和满意度;免疫新靶点联合双抗、ADC等创新疗法的发展,也将为新的标准治疗模式探索提供方向。

图片
讨论环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在周彩存教授的主持下,储天晴教授、沈宏教授、叶峰教授、姚文秀教授也围绕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发展进行了讨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实践中的选择需要考虑其适应症、不良反应、经济因素等多种因素,未来的探索方向则包括解决耐药、治疗优势人群筛选等,新型药物如ADC等的发展也将有望为免疫治疗带来新的生机,期待免疫治疗向着更为高效、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

肺跃未来 启新传奇

第三章节则着眼于围术期靶向治疗的新进展、新思考,以及个体化、精准化放免联合模式的发展方向。该章节由陈海泉教授周清华教授负责主持。

图片
尤健教授

尤健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经验,从外科医生的角度,分享了关于围术期靶向治疗的进展和思考。早期NSCLC患者接受辅助化疗仍可能复发,且多为转移性复发,导致患者失去“治愈”可能,靶向治疗在改变了晚期NSCLC治疗格局后,也开启了早期NSCLC的探索之路。ADAURA研究和ALINA研究相继确立了EGFR、ALK两大靶点中辅助靶向治疗的地位,成功写入指南。其中对于ALK阳性患者,阿来替尼的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带来DFS改善,还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未来,在辅助靶向治疗中,最佳治疗时长、辅助化疗的必要性及I期患者能否获益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的探索。此外,新辅助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以及其他罕见靶点的围术期靶向治疗,也是重要的探索方向。

图片
卢铀教授

适应性治疗是当下肺癌治疗的新趋势,卢铀教授在最后分享了适应性免疫放疗方案的革新。多年来适应性治疗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如今追求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动态”治疗。放免联合的应用历经了多项失败的探索,提示了在追求联合协同增敏的同时还需避免拮抗效应,例如循环血液T细胞受到辐射的损伤等,可以通过不同时序联合免疫进行避免,此外还需要探索最佳的治疗模式和剂量。

图片
讨论环节

随后,在周清华教授的主持下,陈俊强教授、唐可京教授与王立峰教授也围绕早期NSCLC的管理以及放免联合的应用分享了各自看法。在个体化治疗时代,未来肺癌治疗也将进一步追求个体化、精准化,探索特定人群的最优解决方案。

大会总结

图片
周彩存教授

会议临近尾声,周彩存教授代表主席团对大会进行了总结。周彩存教授指出,创新是发展之源,目前肺癌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探索予以解答。既要遵循指南,确保患者获益,也需要大胆创新,开拓个体化治疗选择,希望未来通过多方携手,共同努力,为肺癌患者打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