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商量着办”解70多年老楼雨水倒灌难题

“之前一下雨单元门口就会积水,雨水还会倒灌进楼道,出行非常不便,一不小心还会滑倒,现在不用担心了!”近日,海淀区上地街道体育大学颐清园社区完成改造施工,困扰居民多年的雨水倒灌难题被彻底解决。

体育大学颐清园社区2号楼建成于1953年,是社区最老旧的居民楼之一,公共设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损,单元门前道路局部下沉,一下雨就会产生积水。又因小区管线布局老旧、排水功能受限,且后续扩建居民楼的地势均比2号楼高,一下雨,雨水就会在2号楼门前积聚,雨势较大较急时,甚至会出现社区整体排水系统通过下水井大量返水,加重楼前积水并倒灌入单元门内的情况,居民们怨声载道,可积水顽疾一直难以根治。

图片
改造前

面对居民的期盼,街道、社区行动起来。同时,该项目入选了海淀区委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融入基层治理“大家商量着办”议事协商机制试点项目。海淀区委统战部、北京体育大学、街道、社区居民等多方代表齐聚在社区里,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图片
改造前

“增加一个渗水坑。”“拆除部分路面混凝土垫层重新找坡,抬高单元门前路面高度,压低雨水井高度,加强排水效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建议,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一方面,修缮楼前各单元门间人行步道,改善路面下沉情况,避免出现积水点;另一方面,垫高单元门口人行道至行车道间路面高度,将积水引流至雨水井,最大程度减少楼前积水。

楼前积水解决了,倒灌进单元门的积水怎么办?“不如把单元门内也垫高些。”有人提出建议,可垫多高、怎么垫成了问题的关键。单元楼门口到一层居民家之间,还有两级台阶,台阶旁若垫得太高,老人容易看不清台阶边界在哪被绊倒,若是从第二级台阶到单元门下框直接抹成斜坡,这样坡度太大,老人经过也不方便。为此大家开了好几次协商会,不断沟通、实地考察,最终决定在单元门内加铺5厘米厚的水泥垫高地面,既能让老人看清楚台阶在哪,也将雨水阻隔在了单元门外。

图片
改造后

10月下旬,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困扰居民多年的雨水倒灌难题终于解决了。“之前下雨天社区会用沙袋将楼门垫高,我老伴腿里打着钢板,膝盖不能弯,每次她出门都很费事。现在改造完了,她出行也方便多了,感谢各方合力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家住2号楼的张大爷笑着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