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积极践行科技出海战略,持续深入全球化市场布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上交所获悉,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出海产业链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业务拓展,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77亿元,同比增长11.3%,研发强度平均达11.4%,持续保持高位。目前,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其中,以智能自动化设备、激光加工装备、新兴消费为代表的重点领域诞生出多家出海标杆企业,推动中国“质”造赋能全球,树立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典范。
赋能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新”前行
智能制造装备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创板汇聚了来自智能自动化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的近40家智能制造装备企业,下游涵盖新能源车、光伏等各个重点产业链领域。近年来,相关产业链公司牢牢抓住“新三样”出口重要机遇,依靠深厚的技术沉淀,不断斩获海外订单,为我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输送动力。
10月31日,聚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智能自动化设备企业先惠技术披露2024年三季报,第三季度实现营收6.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归母净利润5850万元,同比增长192%,揭开了海外拓展助力下取得的喜人成绩。据了解,先惠技术早在2008年就已向德国出口了多台半自动后车桥安装设备,自此开启了海外布局之路。多年来,公司秉承高标准、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理念和工艺要求,通过海外多项认证,目前已与全球多家头部汽车客户保持深度合作关系。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装备类业务海外订单占同类在手订单的超六成。
作为近年来的出海新势力,科创板激光加工设备企业主要通过提升锂电池制造环节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对汽车制造业的科技赋能。代表性企业海目星深耕锂电设备逾十年,秉持全球化战略,推动业务逐步接入全球产业链。凭借激光技术积累及创新解决方案,公司已与海外众多国际头部车企及知名电池厂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累计斩获海外订单超20亿元。2024年8月,海目星公告收到海外头部车企客户中标通知书,中标金额约12.5亿元,海外市场认可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新兴消费龙头企业加速出海
如今,科技浪潮带动新兴消费领域品类不断扩展,功能呈现个性化、多样化趋势,在技术深度赋能之下,诞生了更富创造性的新兴消费产品。科创板汇聚了一批“硬科技”新兴消费企业,在深耕主营主业、持续研发创新的多年积累之下,九号公司、石头科技等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占据了全球新兴消费最前沿。
智能扫地机器人是近年来我国新兴消费产品成功打入海外市场的一张“金字招牌”。据统计,2023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中,中国品牌占据半壁江山。今年成立十周年的科创板扫地机器人龙头企业石头科技始终注重自主研发,积极践行技术出海之路,公司近三年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7%以上,近五年研发费用合计超20亿元,累计获得超2000项专利。凭借硬科技、硬实力,石头科技已走进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万家庭,海外收入占比过半,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拿下市占率前三,2023年实现了扫地机器人全球销售额第一。近期,公司新发布的Qrevo Curv和Qrevo Slim智能扫拖机器人搭载行业首创技术,避障能力、清洁力和智能性方面刷新了行业标准,正为公司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作为一款融合了便捷、智能与娱乐元素的出行工具“新物种”,智能平衡车的横空出世,引领了未来出行的新风潮。自2012年成立以来,科创板消费龙头企业九号公司便聚焦创新短交通和服务机器人主业,从智能平衡车、滑板车再到电动车、割草机器人等,产品含“科”量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持续深入全球化市场布局,与简单的卖货或代工模式不同,九号公司从一开始便定位于品牌和技术出海的高阶路径,如今成为海外市场“中国智造”的代表性品牌之一。2024年前三季度,九号公司实现营收109.05亿元,同比增长44.9%,其中,海外市场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近四成,已经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支撑点。公司自主品牌下的零售电动滑板车实现欧洲市场份额第一,其中仅德国市场份额就达到50%以上,并在整个欧洲享有高端品牌的声誉。
回购分红力度再上新台阶
在加快出海步伐、拓展海外业务增量的同时,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通过回购、分红、增持等多种方式,全方位积极回馈投资者,回报力度较往年进一步加大。
回购和分红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共享科创成果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科创板高端装备制造业出海产业链公司新发回购计划20家次,预计回购金额上限合计13.72亿元,数量、金额均同比显著增长。2024年10月,极米科技开启新一轮回购,预计回购金额上限达3亿元,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同时,数家相关产业链公司积极推行中期分红,加大投资者回报力度和频次,其中,智能手机龙头企业传音控股2024年半年度现金分红超17亿元,居板块之首,柏楚电子中期分红总额均超1亿元,先惠技术、博众精工分红金额均超3000万元。
除回购、分红外,中控技术、萤石网络、逸飞激光等多家公司的实控人、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增持股份,金额上限合计近5亿元,用真金白银传递看好公司发展的积极信号。(记者 张纹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