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
红色印记
贵州抗日救国军
毕节市七星关区和平路74号,有一栋始建于清代末年、进深两间的二重檐悬山式青瓦屋面楼房。楼房为清代南方民居风格,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底层三面设廊,面阔五间。原为贵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园先生的住宅,也是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司令部驻地,现为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有周素园生平事迹陈列展览、贵州抗日救国军展览,展示了周素园先生与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在一起的情景及周素园先生使用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贵州抗日救国军革命活动等,讲述了贵州抗日救国军的革命历史。
1936年2月9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率领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为了更好地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组建抗日武装,根据团结广大工农民众及一切爱国志士加入抗日队伍,不分政治派别,不论成分,一致联合起来,组建抗日救国军等施政方针,1936年2月14日,红二、红六军团以毕节地下党掌握的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三支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为了团结各阶层人士,军团领导邀请毕节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中共贵州省工委委员、毕节地下党支部书记邓止戈任参谋长。贵州抗日救国军下辖三个支队,席大明、周质夫、阮俊臣分别担任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同时由红军选派李国斌、廖明、欧阳崇庭分别担任第一支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政委。为加强贵州抗日救国军各支队的政治建设和军事训练,红二、红六军团还从各师抽调数十名营、连干部分别到各支队任职。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红二、红六军团在贵州地下党的大力协助下,于长征途中在毕节组建的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在贵州高原树起武装抗日救国旗帜的队伍,是红军长征时期建立的省级抗日武装力量。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毕节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入伍。在短短的十多天里,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由1000多人发展到3000多人,第二支队由5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第三支队由2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这支队伍扩大了华北事变以来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扩充了红军,成为红二、红六军团扩红的“黄金时代”。
红二、红六军团在毕节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后,领导和组织席大明率第一支队在毕节西部的撒拉溪、杨家湾、田坝、阴底、放珠一带开展政治宣传,号召和发动广大贫苦群众组织起来,参军抗战,为翻身解放而奋斗;周质夫率第二支队,随两军团总部在毕节城区及鸭池、小坝、海子街、何官屯一带进行战略执勤和扩红任务;阮俊臣率第三支队以“接应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前来毕节会师”为主要任务,活动在对坡、大银、燕子口、林口、生机、清水铺一带。贵州抗日救国军成立后,还组织毕节各界人士成立了抗日救国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团等民众团体,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6年2月底,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时,周素园先生与红军一起北上,到延安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了他,毛主席称赞他“是我们的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第二支队被编入红军北上抗日,奔赴抗日第一线。第一支队根据红二、红六军团领导人王震指示,留在地方坚持武装斗争,曾参加哲庄坝战斗、策应红军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离开赫章后,第一支队与前来进剿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在川滇黔边境进行殊死斗争,终因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席大明也在1936年11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毕节。第三支队奉军团指挥部和贵州省工委的命令,在川滇黔边区进行游击战。1936年3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在赫章、威宁艰苦转战时,第三支队在金银山袭击参加“追剿”红军的敌万耀煌纵队九十九师十四团,击毙敌副团长,歼敌80余人,缴枪50余支,有力地配合了红二、红六军团的战略转移。1936年6月后,第三支队与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9月中旬,抗日先遣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并由纵队的两个支队组建贵州游击支队,阮俊臣任政委。
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建立,为黔西北及川滇黔边区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红军,继续为人民群众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为进一步加强对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的保护和利用,1985年11月,贵州省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认定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列其为第四批“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8月,国防部列其为第三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12月,省委组织部将其列为贵州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自2009年对外免费开放以来,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已成为党员干部、青少年、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的重要活动场所。特别是近年来,旧址采用图片、实物、人物雕塑、场景复原等方式,增加了红军长征文物实物的展示柜,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使展览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展出效果更为直观生动,极大增强了吸引力,让访客深入了解贵州抗日救国军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编 辑:侯宏宏 穆菲琳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人文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