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B证”,漩涡中的CRO

仿制药两大转向,搅动CRO源头市场。


图片


监管收紧,B证消失(洗牌)

Guide View

目前,仿制药高通量复制、一证多卖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且在上一轮的疯狂申报、获批、交易、大把光脚企业押注集采的过程中,行业供需两端均遭受到了反噬:对于CRO来说是产能过剩、价格内卷,生存困难乃至未来可能面临的持续破产清算。对于曾经将仿制当做一门投机生意以及跟风进入的持证企业来说,现在轻则注销止损,重则倒赔身家。

从2016-2024,短短8年,仿制药完成了从“繁花似锦”到“谷底梦碎”的转变,行业生态遭受破坏,也在影响着一批用心做药的企业,泥沙聚下,劣币驱逐良币,谁都无法“独善其身”,如今监管收严,自2023年底以来两大政策直击B证企业命门:

一是2023年10月《国家药监局关于加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下发,浙江、江西、福建等地跟进,严格查处的同时,在B证的门槛上制定具体细则。这一轮严控下,不少B证公司被注销。

二是今年9月初《关于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B证持有人和C证企业更为严格的要求,无法做好质控保障的B证企业将面临淘汰。光脚企业没有实力做好质控,中标集采一样要出局。未来的市场是更加集中,向着有实力、能做好合规的企业倾斜的。

图片


除了监管收口“清算”,审批端也从严,一直有批新的B证,但不是过去那种批法。数据说话,9月25日至10月23日,全国通过11家B证审批,现有1298家B证 。其中全国B证企业数一哥广东省,1-9月结束,才核发了一张B证(仅供注册用),这张证件还是发给创新药企深圳市塔吉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18日核发,有效期至2029年9月17日。受托方是上海合全医药有限公司,受托品种为TGRX-326片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原创1类新药)。

从这个核发标准多少可以看出,符合MAH 政策初心,鼓励创新药企拿B证 ,受托生产方(C证)是药明合全,更是CDMO领域的龙头代表。

上述措施,都在导正B证企业的发展之路,业内人士分析认为,B证签发的初衷就是为了给创新减负,同时优化行业资源配置,高效链接研发与生产,但中间走了“歧路”,经过这一轮洗牌,没有自身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的B证企业会被淘汰,B证的未来就两条路:要么走向创新,要么就是批文多、发展壮大、转A建厂。小的B证公司,比如只有三五个产品,运营成本又覆盖不住的,只能转手或注销。

如今大路货仿制红利时代已远去,高端仿制也入局者渐多,看好并盯上改良的更是大把,B证的生存生态和逻辑已然更改,最大的客户都在转向,仿制药CRO怎能不变?

图片
图源:pexels


僵尸批文清退,强化一致性评价

Guide View


10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境内生产药品再注册申报程序和申报资料要求的通告》(2024年第38号),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再注册的新规,有三类批文将面临退市风险。

一是,下一次申报再注册发现的长期未规模化商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许可证在有效期但因历史原因导致生产范围和生产地址缺项的产品很有可能会因为申报资料不齐全不予再注册进而面临退市。二是,中成药产品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尚不明确”的。

三是最重磅,也是与CRO息息相关的,文件提到,“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如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的,应当有合理的理由。情况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要求、工作进展情况、结论性意见及补充申请、备案或者报告情况等”。

图片


结合“首家过评后,其他药企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的先头政策要求综合分析,业内媒体推断:2025年下一次再注册,已有同通用名竞争厂家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但自身产品未按时启动一致性评价研究的,非常有可能会被清退。

通过“清退”反而能倒逼强化一致性评价,利好CRO。当年CRO的第一波繁荣就是由一次性评价政策所触发。

特别是一直以来,常有发生省级药品招采平台和零售端偏好采购未过评的药品的现象,使得过评企业只能在集采卷价格还容易落空,这让不少企业失去投资一致性评价的动力。现在,政策推动,不过评可能被清退,观望的企业也会慎重考虑过评。

此外,需要关注的是,自国家医保局5月发布《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后,多地出台了推动集采品种进药店、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院的“三进政策”。据米内网数据统计,2023年,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占比仍然高达29.3%,基层医疗终端的市场份额也占据了9.4%的份额。如果该政策能有效落地,将大大提振过评产品市场份额,也会强化药企过评意愿。

图片


面对仿制药两大转向,漩涡中的CRO如何应对?

Guide View


仿制药两大转向之下,一方面是投机者出局和跟风者“惨淡收场”,另一方面是一批企业抗住集采的压力,度过亏损周期后,已经靠集采品种扩增或者优势品种市占率实现稳定盈利(如甘李药业)。

两种趋势之下,虽然CRO面临的客户池缩小了,但走出集采阴霾的制药企业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将一致性评价和MAH外包给CRO公司的情况也会更多,仿制药CRO要紧抓这类优质客户,同时盯紧接下来可能析出的一致性评价市场份额。

此外,现存B证要么做大要么走科研路线,仿制药整体也在走向有技术门槛的高端仿制,乃至跨界向改良新药立项转型,需求端的变化是“技术含量”“创新附加值”在拉升,有实力的仿制药cro可以与市场同频,加速转型、跨界拿单,比如:

图片


“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上半年阳光诺和加强了创新药临床业务的商务力度,创新药临床订单金额有较大增长。而阳光诺和作为当下还保持业绩稳健的仿制药CRO,其发展根基也在于抓住了一批通过集采考验的优质药企,这些药企不仅在仿制上多品种推进,也同时进行改良新药立项,乃至投入原创新药研发。(备注:阳光诺和的客户结构中,80%属于国内传统的中大型药企。)

在改良新药的风口上,仿制药CRO商业模式也在升级,开展大量自主研发品种(含改良新药)转让业务是趋势,可享受长期权益分成。百诚医药就公开表示将凭借技术、经验优势承接更多二三类药研发项目,且伴随研发推进,受托业务整体有望维持稳健增长。(详见:化药改良新药“起风了”,CXO吃到红利了吗?

参考来源:赛柏蓝、药闻天下、盖德历史报道

制作策划

策划:May /  审核校对:Jeff

撰写编辑:May /  封面图来源:网络

媒体合作 | 微信号:GuideView2021

投稿转载 |13291812132(同微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