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壮歌 序章:虔拜沂蒙山

沂蒙山,从远古的大海浴盆中耸肩出世,绵延泰岱之侧、黄海之畔,纵数八百里、横数八百里。这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遍地英雄儿女、英雄传奇、英雄史诗。沂蒙红嫂用甘甜的乳汁为战争淬火,沂蒙儿女用独轮车碾碎精良的美式大炮,沂蒙人民沐浴着新中国的曙光和沂蒙精神的光辉,搬掉贫穷落后这座大山,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奏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壮丽凯歌。

历史从来都不是史实和数据简单冰冷的堆砌,而是即时又鲜活的镌刻,是民族反复打磨的集体记忆和民心憋不住的自主书写。石库门、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天安门,革命先辈留下无数足迹和革命遗址,撒下成千上万颗红色种子。这些地方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红色历史而穿越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永久的向往和精神殿堂。

沂蒙革命根据地具有鲜明特点,无论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还是步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始终青春涌动,朝气蓬勃,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力、战斗力和生命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人,我亲身经历、目睹了沂蒙山区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的伟大变革和沧桑巨变。花甲之年的我又重整行装,兴奋地穿山越涧,亲近山川河流、田间地头,和父老乡亲一起品茶、畅谈,品尝菜肴和佳酿,探寻铭记心头、启迪后人、烛照未来的鲜活记忆和思绪,寻找那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青春气质。走在蒙山沂水间,脑海中总会响起那些熟悉的旋律。这片土地上,有讲不完、写不尽的壮阔景象和感人故事。当我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春天温暖的怀抱里,对于很多人来说,先辈们的苦难、牺牲和流血成为老掉牙的一帧帧电影或一段段依稀熟悉的乐曲。懂得铭记、珍惜、感恩、饮水思源者,与喝上蜜水便不知昔日酸咸苦淡,甚至自喻理性的冷嘲热讽者,却是两种心境和命运。

沂蒙山以其巍峨、延绵的神态,沂蒙人民以其勤劳善良、坚忍顽强、拼搏无私的品格,目睹五千年文明的思悟与觉醒,一个年轻的共和国在腥风血雨中诞生,亲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正气凛然、自然而然地融入党的精神谱系和伟大建党精神的血脉,回答着:为什么沂蒙人民选择共产党作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为什么选择今天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为什么日子越过越美好、越过越甜美?

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是沂蒙精神的逻辑起点,沂蒙人民一心向党的这种群体意识和集体自觉,是其逻辑必然。“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精神特质,融入党群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精神谱系和灵魂图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奋斗史,是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同甘共苦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辉煌、着眼千年伟业,更需要党群、军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从这个意义上讲,沂蒙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与品质。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已融入沂蒙子弟的血脉,变成我的血、我的肉、我的骨头、我的生命,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能量。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时代燃烧的火焰,催促激情燃烧、生命绽放,在山水、田园和心灵间,汹涌流淌着灼心的文字……

山东,是全国唯一以省命名的革命老区,无数革命先驱和30万革命烈士的鲜血浸润着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步入新时代,山东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乡村振兴的旗帜更是在山区、丘陵、平原、海岸、湖畔全域插遍。

2018年8月25日,在临沂市兰陵县召开的“弘扬沂蒙精神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头人”座谈会上,中共兰陵县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与莒南县厉家寨村、平邑县九间棚村、沂南县后峪子村几位村党支部书记一起带头向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发出倡议:“当好带头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造乡村振兴的沂蒙样板。”

岁月步入2019年11月底,日照至兰考高速铁路的日照至曲阜段开通运营,沂蒙革命老区接入全国高铁网,高铁成为沂蒙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加速器”。速度跨越时空,激发创业激情与梦想。

2020年11月底,我们一行人从济南出发,怀着虔诚的心情,直奔沂蒙山区寻找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英雄故事,凝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沂蒙脊梁和矫健身影。

跨进冬天门槛的沂蒙大地,天空清澈湛蓝,扑面而来的是山顶平展开阔、四周陡峭如削、如同戴着顶石帽子的大山,这种山在沂蒙山区叫“崮”。山腰和山顶的松柏翠绿依旧,山下、河畔和路旁的杨树、刺槐和枰柳等树木大都落光了叶片,柿树的枝头挂满密密匝匝火红的柿子,昔日藏在树丛中的喜鹊窝清晰可数,沟壑纵横、绵延起伏的山峦若鬃毛高扬的一群烈马昂首奔腾,分明能听到响鼻和疾蹄声;狭窄地块的墙是用翻地时翻出的碎石头垒砌的,齐腰高,整齐坚固,远远望去,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构造出不规则却十分精美的图案,我惊叹于山区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昔日五彩斑斓的田野更显空旷辽阔,到处是树林、麦田、蔬菜大棚、新修的柏油路和厂房;村庄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野与阡陌间,大都是石头墙、砖红色的瓦,许多村庄的墙粉刷上了白石灰,格外静谧古朴,还能望见密密麻麻的苹果园、桃园、葡萄园、青枝绿叶的菜园和门楼上的红灯笼,偶尔还有飘动的红旗和乳白色的炊烟,使我倍感亲切和温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们流了太多的血泪,付出了太多的生命与情感,因而山山岭岭、沟沟坎坎都拥有高尚的灵魂和鲜活的生命。

这就是曾用甘甜乳汁为战争淬火、用独轮车碾碎美式大炮的沂蒙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沂水间曾发生过大小战斗四千余次,巍巍青山掩埋着十万烈士的忠骨。2001年,李存葆在《沂蒙九章》中写道:当沂蒙山人感悟到贫穷才是他们最凶残而又顽固的敌人时,那一颗颗被泪水煮过的心开始激跳,他们肩负重轭,让青葱从荒野里萌发,令高楼在泥淖中分娩,又捧出了一篇篇描山写地的绝世文章……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沂蒙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尽锐出战,发起总攻,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这场大决战没有硝烟但意义非凡,史无前例地开创了在发展中脱贫、保护生态与精准脱贫共赢的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彻底、永久地改变了沂蒙人民的命运、生活品质和生命状态,在摆脱贫穷、共同富裕的大道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我怀着感动、兴奋和自豪的心情,穿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时空隧道,沿着历史的脚印,聆听巨变跫音,回顾昨天,珍惜今天,思考明天。烛照日月的沂蒙精神,叩问、洗涤和滋养着我们的灵魂,点亮彩色梦想……

厉彦林简介

图片

厉彦林,山东莒南人,1958年出生于沂蒙山区东部的小山村,中共党员,公务员,现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

自幼酷爱文学。坚持业余文学创作40余载,前期诗歌,后期散文,已出版《灼热乡情》《享受春雨》《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赤脚走在田野上》《地气》等作品集十余部。长篇纪实文学《延安答卷》和《沂蒙壮歌》,是歌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姊妹篇,受到各方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