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TikTok,中国旅游凭何成为“流量密码”?

图片

摘 要

随着72/144小时免签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前来中国旅游,并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旅行见闻,发布在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中国旅游(China Travel)也意外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旅游(China Travel)在TikTok上获得巨大关注的原因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传播正从西方传统媒体的单向告知转变为亲身体验的模式,使得国际社会逐渐发现了一个与西方媒体所传达的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

7月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数据显示,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90.1%。72/144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不仅为外国游客提供了体验中国的机会,也使携程等旅行平台从中受益。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免签政策的优势,积极吸引国际游客来华旅游,以此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深入理解和友好往来,并借助数字媒介的力量变流量为经济,利用好这一趋势来提升国际形象。


关键词:TikTok;过境免签;中国旅游;社交媒体;国际传播

图片

文 | 刘佳怡

 

7亿次播放:

“China Travel”成为流量新宠


今年夏天,一句“city不city”成为网络热梗。该热梗来源于抖音一位外国博主“保保熊”,他在中国旅游时,总会用魔性的语调问妹妹一句“city不city啊?”。由于这种语调十分幽默洗脑,在抖音上也引发了网友的模仿热潮,city也成为城市化、洋气的代名词,更成为中国的标签印象。


图片


中国旅游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管在国内外都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新宠。据相关报道,仅在TikTok上关于中国旅行的词条播放量就高达7亿,吸引着全球的关注,目前china travel已经成为TikTok上输入china检索的第一关联词。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也反映了外国游客对中国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图片
图片


这些来到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将自己的旅行经历拍摄成vlog发布在tiktok、YouTube等社交媒体上,并带上China Travel的话题,均有所热度。例如:一个家庭旅游的账号thehutchinsonfamily,他们发布的一则在中国旅游途中体验无人机外卖的视频获得了超过31万点赞。外国夫妇PASSPORT VISIONZ发布了一系列中国旅行视频,记录了他们对中国“city”面貌的惊讶,这些视频在TikTok上的观看量也已经超过了700万次。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些博主的视频不仅为外国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新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他们的视频内容通常包括中国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现代城市生活以及他们在中国的日常体验。通过这些视频,外国观众能够看到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中国形象。


144小时过境免签:

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部分城市都实行了24小时过境免签制度。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旅客将中国作为国际航班的中转站,但24小时对于入境旅游来说又过于短暂[1]。为了优化入境免签政策,2013年1月1日,北京和上海首先开始向45个国家的居民实施 72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为吸引更多外国游客,中国近年来也更大限度地放宽签证政策。目前,我国允许来自54个国家的公民在指定城市享受72小时至144小时的免签停留。其中长沙、哈尔滨和桂林等城市实行 72 小时过境免签,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广州实行 144 小时过境免签[2]。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外国游客的入境流程,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体验中国的机会。


图片


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尤其是外国旅游博主迫不及待前来中国一探究竟。这些博主的视频拍摄内容虽有所不同,或是当地美食,或是建筑景观,或是人文风情,但他们在亲身旅游之后,大部分都变成了中国的“自来水”,在视频中花样夸赞中国带给他们的震撼。Mrmoshine555在其视频中展示了中国机场人性化的行李服务,工作人员用软垫防止行李箱撞击损坏。


图片


为何这群“老外”会感到如此震撼?在此之前,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一直是落后、脏乱的,认为中国人民非常压抑,呼吁外国游客千万不要去中国。当外国游客“冒险”来到中国,他们大多数都感到十分疑惑:“为什么和我们国家媒体报道的中国形象完全相反呢?”

从“脏乱差”到“现代化”,过境免签政策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Ninadoesthemost在她的视频里提到的第一个中国印象就是“安全”,“安全”、“现代”、“干净”、“便捷”等等正在成为中国国际形象的新关键词。这些外国博主的视频没有任何华丽专业的剪辑手法,更多的都是简单直白的体验记录,但却能让西方媒体的谎言不攻自破。甚至有外国游客调侃,中国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夜市,不仅会把口袋里的钱都花光,还会带上十磅肚子上的肥肉回家。


图片


从流量到经济:

“China Travel”如何转化为真金白银?


随着“China Travel”在TikTok等社交媒体上的火爆,中国旅游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China Travel”标签下的短视频不仅增加了中国旅游的国际知名度,还直接促进了旅游收入的增长。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的人数为854.2万,同比增长190.1%[3]。这一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消费,预计可直接拉动消费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4]

在线旅游平台如携程,得益于“China Travel”流量的转化,营收也实现了显著增长。携程财报显示,2024 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1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9%;净利润为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第二季度净利润为 128 亿元,同比增长14%[5]。在入境游方面,财报指出,各种放松出入境管制的措施促进了“China Travel”的旅游热潮,携程今年上半年的入境游预订量同比几乎翻了一番,入境游占携程国际平台收入的 25%。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指出,目前的营收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跨境旅游需求的激增。


图片


这些数据表明,在线旅游平台正充分利用“China Travel”带来的流量,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增长。为了更好地抓住流量和经济,我国文旅市场、在线旅游平台等也在不断优化跨境游的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外籍游客的入境体验,携程特别设计了一系列定制化服务,覆盖了支付、景区票务、酒店住宿以及团队游等多个领域。其中,携程在联合国约30个旅游目的地推出了国际版售票,外国人可以在线购买 2000 多个景点的多语种、不同支付方式的门票,并推出了 8000 多个一日游和半日游产品,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中转旅游需求。


图片


我国文旅市场也在不断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如结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线路,以及面向中转旅客的特色线路产品,形成了中国武术、北国雪景、水乡风光、国际旅游岛屿,以及“熊猫之城”、“美食之都”、“网络之都”等具有明显特色的高端入境旅游品牌,这些独特的主题旅游产品成功地吸引了众多国际游客的目光[6]

中国正在通过增加外卡POS机、优化在线支付服务等方式,提升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便利性。以支付宝为例,支付宝与多家银行机构,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以及中国网联等,携手推出“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支付方案,实现文旅场景的移动支付全覆盖。一方面,境外银行卡可与国际版支付宝关联,在国内商户消费;另一方面,支持境外钱包支付宝扫码支付。目前,支付宝已支持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用户入境后直接支付[7]。此外,景区、酒店等服务设施也在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在旅游服务中心提供外语咨询服务,完善重点区域的外语标识标牌,提供多语种的旅游信息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游客需求。


图片


凭何爆火:

数智语境下的国际传播


除了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入境服务优化等原因之外,不难看出其爆火的另一原因是短视频及TikTok本身。TikTok作为一个短视频平台,其核心优势在于内容的吸引力和参与性。在观看了一些“China Travel”的短视频之后,可以发现这些视频都有“反差”的共同点。在视频开头,博主们会先叙述中国有多么危险,但镜头一转,则是他们在中国旅行的欢乐、对中国现代化程度的震撼。这种“反差感”的塑造使得“China Travel”相关的内容易于传播,快速吸引大量观众。

“China Travel”相关的内容,很多都是基于个人体验的分享。这种体验式的UGC内容,更容易引发共鸣,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普通用户和旅游博主分享的旅行体验和推荐,也增加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这种由普通用户产生的口碑效应,对于提升“China Travel”的吸引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普通用户外,KOL在TikTok上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各种旅游博主的参与和推广,为“China Travel”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和流量。


图片


TikTok的算法推荐机制也是其成功的关键。TikTok的推荐算法能够将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快速推送至其信息流,这种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参与度和内容的传播效率,使得“China Travel”相关的内容能够精准触达对中国感兴趣的用户群体。数智技术革新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传播媒介,为中国现代民族文明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和机遇[8]


图片


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格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长久以来,我国一直落入“自证陷阱”当中,努力自我辩护不仅传播效果有限,而且成本十分高昂。突破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转变策略,而“China Travel”主题的短视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展示中国的美食、美景和热情的人民,这些视频以真实的个体体验,传递出中国的多样性和现代化。视频中的外国人深夜漫步中国街道,或在高铁上体验中国的快速发展,品尝各色美食小吃,这些都是他们对中国的直接感受。从他们踏入中国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为了中国故事的传播者,他们的体验就成为了中国形象的一部分。

这种由个体体验累积的积极评价,在国际话语体系中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分享式的体验内容传播,我们能够以一种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让外国游客在72/144小时的过境免签时间内,亲身体验中国的魅力。这种“买家秀”效应激发了更多人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选择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9]


图片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成为传播的一部分,我们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从单纯的宣传到体验后的分享,中国的外宣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这种“软”传播的内涵,塑造了一个更加鲜活的中国国际形象。

“China Travel”短视频的流行,打破了外部势力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中国的反差感和真实面貌。过境免签政策为外国游客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从多元化的视角体验中国,从而推动了国际传播的转变,从单一的宣传到多元化的体验分享。通过基于真实体验的传播方式,我们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还让世界有机会重新认识一个更加多元和真实的中国。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为中国的持续发展和国际交流开辟了新的路径。


图片


小结


“China Travel”在TikTok等海外媒体上的爆火,是内容吸引力、平台算法、用户体验式参与、政策支持和跨文化交流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数智化时代国际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展示了中国旅游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传播能力建设方面的进步。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政策的持续优化,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开发,中国旅游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贡献,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如何才能接住这波流量?首先,我国需要继续优化签证政策,提高入境旅游的便利性,提供更多的旅游信息服务和支持,提升游客体验。同时也要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导游、支付等方面的服务质量,也可以与国际旅游组织、航空公司、旅行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跨国旅游产品和套餐。

在文化和旅游建设及其全球传播策略中,核心任务是深入探索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与深层价值,并采用易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叙述方式来生动地传达中国故事,以此减少文化折扣对传播效果的负面影响[10]。因此,我国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旅游展览等方式,增进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加强对外国游客的文化引导与解读。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传播内容和传播策略,以适应国际受众的习惯和偏好,提高文化的可理解性和接受度。

为了提升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我们必须充分把握好China Travel这一趋势,构建一个全面的对外传播体系,促进“媒体+旅游”的协同合作模式。除了TikTok,Instagram、YouTube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阵地,利用好多平台传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行市场分析和游客行为研究,为国际传播提供数据支持,扩大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讲述出更加生动、真实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张应武,郑雪梅.过境免签政策的入境旅游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以中国57个主要旅游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23,38(08):134-147.

[2]  新华网.“从未想过中国是这样的”——“China Travel”爆火的背后[EB/OL]. [2024-07-12].

[3]  国家移民管理局.1-6月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152.7%[EB/OL]. [2024-07-05]. 

[4]  人民日报.尺素金声丨拥抱China Travel,世界感受新时代中国之美[EB/OL]. [2024-09-02].

[5]  携程集团.携程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及上半财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EB/OL]. [2024-08-26]. 

[6]  傅晓.“China Travel”背后的“热”数据[N]. 中国财经报, 2024-08-24 (003).

[7]  刘雪云.“China Travel”火爆背后[J].中国报道,2024,(08):62-64.

[8]  聂书江.免签政策背景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与认同新路径[J].中国出版,2024,(16):3-8.

[9]  金凯乐.“China Travel”在国际传播语境中的“软”与“硬”[J].当代广西,2024,(15):25.

[10]许欣瑞.文旅产业国际传播策略优化研究——基于YouTube#China travel视频用户评论语料分析[J]. 科技传播, 2024, 16 (17): 134-139.